和而不同,各显其美

时间:2022-08-03 02:36:52

时下,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课中,都会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课文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观课教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就像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歌者进行演绎,最后的效果必然异彩纷呈。观课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中,领略“异构”带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盛宴。同课异构课,给教者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朴素思考。

一、“同解”教学教材

说起同课异构,不少老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甲老师解读《秋天》后,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作者表露的情感。而乙老师认为,这篇课文因为是二年级上学期的第一篇文章,因此,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观察图画、反复朗读、角色演绎、说写结合等形式,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和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积极语用”的能力。由于两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一,课堂上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也不尽相同。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基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如果为了异构而“标新立异”,最终的结果必然把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同课异构”的“同”不仅只指同一文本,还应该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基本一致的,应忠实于文本本身。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的差异,教者对文本的解读还有正误之分。因此,教者在研读教材时,一定要深入领悟编者的意图,深谙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同课异构的教学目标定位就不会千差万别。

二、“异构”教学过程

“同课异构”特别强调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教学策略上“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因此,不同教者的教学结构的异构,是“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关键。那么,异构的“构”包含哪些内容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厘清了教学结构的内涵,那我们就可以考虑如何“异构”教学过程了。

1.“异建”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最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观课的教师,能从观看中感受不同教学理念带来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

上《秋天》第二课时,张老师和李老师各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张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少教多学,“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李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兴趣至上,致力于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从专业的角度,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激活孩子学习语文的细胞,引导孩子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在这样不同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

2.“异创”教学情景

做事要入境,学习更要入境。及时进入情境,学生的身心就能迅速融于学习之中。因此,很多老师上课伊始,都十分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圆圆的沙粒》这篇童话故事时,马老师和陆老师分别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

【马老师上课伊始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相机在电子白板的屏幕上呈现这些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并配以适合的音乐。

师:今天,我们又要走进童话世界,认识一位小主人翁:圆圆的沙粒。

【陆老师上课伊始的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一颗精美的珍珠图片的同时)声情并茂地朗诵:几十年前,这颗美丽的珍珠原是一颗圆圆的沙粒,但他不愿意一辈子只是颗沙粒,他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会遇到许多的诱惑:同伴们会从他身边经过,敲着蚌壳请它出来玩,它是多么想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啊,但是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它没有从蚌壳里出来;当夜幕降临,月亮高悬于天空时,沙粒多么想欣赏一下外面美丽的月色啊,但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它默默地留在了蚌壳里;当黎明的曙光来临,太阳当空照耀时,沙粒是多么想出来晒晒太阳啊,它想那该是多么温暖、舒服啊!可是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他没有离开蚌壳一步。也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会经历许多的磨难:海波差点把它冲走,海潮差点把它卷走,就连在海边嬉戏玩耍的小朋友也差点把它带回了家……在这漫长的几十年里,沙粒经受住了许多磨难和考验,每一次、每一天的努力,都在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颗珍珠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吧!

低中年级的孩子对童话“情有独钟”,马老师从同学们身边的童话开启新的课文,激发孩子们无穷无尽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情境创设很接“地气”。而陆老师充分借助其精湛的朗读功底,声情并茂的朗诵,也将孩子迅速带入课文情境。“情境教学是各个学科老师最常用的,因为它考虑的是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讲的是学科的特点、学科的思想。”两位老师虽然创设的情境不同,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教育理性与现实突破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风险及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