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3 02:27:48

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摘 要: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其成本也呈不断增长之势。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致使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成为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必要性;发展对策

随着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折,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制定收费标准基础的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学费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目前,由于我国高校成本核算制度的滞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对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需求。因此,将有必要通过高校成本核算制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配制,进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尚不成熟和不完善,而且对教育成本的界定、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和项目设置、成本所包括的内容范围等方面尚存在分歧。比如培养成本到底怎么核算,什么是正常运行成本,怎么折扣;高校退休教职工的工资费用,是否属于高校教育成本的范围等,所有这些都尚未能提供统一的制度进行规范和核算。

二、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入,国家财政拨款难以跟上其速度,因此必须建立起由政府、学枝、社会和学生家长或个人共同分担高校教育成本的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成本核算可以有效、正确地归集和分配为教育发生的各种费用,遵循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和兼顾公平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高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后,能使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行量化,找出高低差异的原冈,寻出降低教育成本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评估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办学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其办学效益情况,以此来加强高校的管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制,提高资源是使用效率。

三、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政府管理权力下放后,高校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和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目前,国家作为高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高校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校自行经营和管理。然而,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在校长负责制下,高校财权分配是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的,这种运作制度,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了审批支出的权力,而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晟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资金筹措和运用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目前已存在着国家政策风险和财务筹资风险等财务管理风险,加强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目前许多学校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结合实际投资、筹资,缺乏科学决策,缺乏事前可行性分析、事中过程控制和事后的收益评价和信息反馈。

四、高校教育统计成本核算的发展对策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在记账基础、账户设置、会计报表等方面与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着许多矛盾。要客观评价高校的办学成本,必须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人力和物力开展研究,制定统一的核算原则和方法,在符合通用财务准则的前提下,编制一套新的包括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内容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并要求全国各高校统一按照新成本核算制度开展教育成本核算。

(一)改变原有高校成本计算周期

高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是按学年(年度)拨付的,学费也是按学年收取的。因此可将每年9月1日至8月31日作为成本计算周期。但政府财政年度为公历年度,会使学校会计年度与政府财政年度不能保持一致,不利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经费的年度统计。可以要求学校按每月的会计报表,形成1―12月的公历年度会计报告上报,以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

(二)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高校采取收付实现制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及其构成,检查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因其没有严格地划分经费发生的受益期间,不能进行高校的成本核算。高校的事业收入和支出在相邻的会计期间是相互交错的。每一年在下半年收取学费,但学费是当年下半年和次年上半年的收入;当年的支出别是教学设备支出、图书支出等是以后各个年度共同受益的,因此,可考虑混合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凡是涉及到属于教育成本核算范围的收入和费用支出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凡是涉及不属于教育成本核算范围的收入和费用支出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

(三)以按实际成本计价为基本原则

实际成本计价是一种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原则和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的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现在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对教育成本的核算都不全面、不准确。高校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凡不属于成本核算范围的费用,必须予以剔除。同时,应对使用的资产分别按其磨损程度将其磨损的费用摊入教育成本,如教学(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可按各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教学(科研)学时的比例分配;教学设备折旧费和修理费可按各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教学、实验学时的比例分配;教学管理费用可借鉴工业会计中的工时法、工资法、直接费用法来分配等,这种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简便且结果也较准确。(作者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2005.

[2] 褚子育,教育财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艳霞 蒋维宗,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

[4] 张延萍 陈蔼瑞,浅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J],中国电力教育,2008.

上一篇:幸福课堂三步曲 下一篇:小议普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