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03 11:20:03

“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与实践

摘要: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在应用性本科教学中,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双导师制”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有效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校企合作共赢。

关键词: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应用性本科;校企合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64-01

随着市场经济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影响加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科技与社会信息的发展、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渗透等,使教学工作、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探索实施双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双导师制”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制模式若单纯模仿研究生,就脱离了实际对象的差异性,取得的实际效果将与预期目标差异较大。其次,导师制的实施没有真正结合“校企合一”等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脱离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三,没有利用导师制的实施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技能要求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结合现阶段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实施具有应用性本科教学特色的“校企合一”背景下的“双导师制”,不仅是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自身发展、学生成才的需要,更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

二、实现“双导师制”的目标

通过实现“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导师单位的业务活动,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就业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可以在接触社会中了解企业文化,早日成为一个职业人。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校内导师通过与校外企业导师的沟通,能够根据实际实践要求,科学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不断发现新问题,积累教学案例,并有助于帮助教师从实践中改革教学内容。

三、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双导师”实施的途径

双导师制产生研究生培养,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双导师制克服了教学资源短缺等困难。建立“校企合一”、校内、校外双导师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第三学期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外企业为我校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校内,有本专业专职教师担任导师,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习基地聘请一批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中级技师,如在旅行社中,聘请资深导游;在翻译公司中,聘请翻译家作为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校外导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校内专业导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讲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在自己所属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人生修养和社会阅历也应比较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指导性;校外导师应该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本行业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导师工作单位相对稳定,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职业实践。双导师制可以为学生在第一学年即配备校内导师,实施校内导师制。第二学年要求实习企业再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配对关系,他们指导同一批学生,学生批量以十几人为宜。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均需要定期为学生指导,具体时间和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到第三学年,学生一般可以自我管理,学校可以不再要求导师进行指导,基本能独立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全面了解校内外导师的行业情况和校内外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双向选择,如果觉得导师不适合自己,学生可以提前申请更换导师,即师生可以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参与校内外导师的课题,如撰写学术的论文、申请专利或参与各种奖项的评定,学校要给予相关的物质奖励。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导师中去,要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项目作业,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且与导师单位的到课率考核共同计入平时成绩。双导师制得实施,同样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加快“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体制改革。

四、“双导师制”模式的创新

“双导师制”校内外相结合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校企协议,稳定了作为实习基地的实现对口单位,节约了成本,“双导师制”使校外导师单位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与专业要求相一致,提高实习效果。通过聘任协议,明确了导师的培养责任校内导师的职责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落实任务责任到人。校外导师的加入也丰富了师资力量,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表现,都记录在学生的平时成绩总,增加了过程考核的实质性内容,体现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外实习的学生们也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技巧,“双导师制”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的毕业论文答辩,理论性偏多。“双导师制”能够充分体现出研究的实用价值。论文的答辩过程有校外导师参加,使答辩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真实。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提高了就业的几率“双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用人单位可以在毕业前进行考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就业的几率也得到提高,用人单位缩短试用期限,节约培养成本。通过校企“双导师制”的具体实践,实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实施,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增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认识,促进企业指导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积累教学与管理经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指导和职业生涯的谋划。“双导师制”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培养模式对传统导师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应用型本科教学开辟了有效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有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茹荣芳.全学程双导师合作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25.

[2]姜倩倩.“双主体”、“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2-06-25.

上一篇: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统计解析 下一篇:照片传播的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