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2-08-03 09:53:54

例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摘 要】合理的概念教学程序,传授方法的思考与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成分之一。

【关键词】合理的概念教学程序;接受式概念;选择性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化学中,化学概念一直是化学教学中最关键、最中心的内容。这是因为:化学概念不仅是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智力,特别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不少学生反映化学知识繁琐零碎,易学难记,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等,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不能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以至随着知识的扩展深化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推理,难以形成全面正确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概念的不同特征,暴露不同类别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概念教学程序,传授方法的思考与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无疑是化学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成分之一。

二、理论依据

布鲁纳对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研究表明:概念获得教学除了应使学生通过分类、抽象的过程形成并掌握概念外,还应包括对学生概念化过程本身加以研究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最终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哪种思维策略最有效。根据学习者学习条件的差异,概念获得教学有三种不同变式:接受式概念获得模式、选择性概念获得模式和无序概念获得模式。

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大多数学习属于接受式学习。接受式概念获得模式共分为三个阶:

⑴呈现资料。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一个个彼此独立的正例或反例,要求学生对这些不同范例的特点进行比较、区分,得出规律性,直至能够命名概念。

⑵检验。通过呈示没有标记的范例和由学生提出的一些范例,对概念进行检验。

⑶概念获得策略的分析。在概念获得练习中,学生采用的思维策略不会人人一样,通过对所用策略的回忆、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最佳的思维策略。

根据上述理论的指导,化学概念的教学程序可设计如下:

呈现资料 检验 概念获得

策略的分析

发现或明确要 收集资料或 分析、研究资 归纳 概念内涵和 概念形成的

解决的问题 实验数据 料或实验数据 概念 外延的剖析 方法思考

盐类的水解概念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概念。针对此概念的特征,编制合理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形成方法的教学程序,不仅能巩固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等已有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用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策略

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实施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实践与尝试证明,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合理构建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是确保概念教学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⒈教师教的策略 现行教材所陈列的概念,大多不符合教育心理学指出的学生习得概念的规律,因此,老师在概念教学活动展开之前,选择合适的概念、制作概念呈现的范例(正例和反例),安排范例呈现的次序,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展开方法的思考过程,直至掌握概念的重要环节;在概念的应用性练习过程中,创设一种对话式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特别是在教学的后阶段,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具体的概念引向对概念获得策略的分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方法并让全体学生共同评判每种思维策略的长处,以求最佳思维策略的开发。

⒉学生学的策略 化学概念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实验、模型、图表等直观手段引出概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类、概括、综合等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挖掘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领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诊断各类学生的概念结构状况和学习障碍,加强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意识,促进旧知识、旧概念的正迁移 ,有利于学生获得概念的最佳思维策略。

四、实践后记

化学概念教学的程序设计方案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教学最优化的“蓝图”,然而它仅是为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体现和检验。笔者在多年的概念程序设计与实践中,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重视师生双边活动策略的设计,构建新旧知识衍接框架和能力培养体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气氛融洽,作业与形成性测验表明,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远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对概念的巩固率明显高于其它班级。

参考文献:[1] 徐敏. 例谈化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化学教育》 2010.2

[2] 胡循万.化学教学概念例谈.《化学教学》 2012.13

上一篇:利用电教媒体 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下一篇:对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