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03 09:35:41

杭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中下移的状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进行。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处于调整状态之中。而自2001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由当初的114万人增长至2015年的749万人,人数的剧增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是尤为突出,“毕业即失业”成为大批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难题。

那么,在此形势下,在校的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他们是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形式?笔者有机会以杭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杭州市10所本科院校的48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就业取向及其就业取向的影响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大样本”对样本量进行估计,确定一共发放482份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杭州的10所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剔除无效问卷之后,一共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有效回收率为87.34%,符合调查要求。其中,男生222人,女生199人;大一学生76人,大二学生108人,大三学生100人,大四学生95人,其他高年级学生42人。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在杭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个人基本信息、就业类型取向、薪酬期望、地区意向及影响就业取向因素五部分构成。其中前四部分为封闭式问题部分,影响就业取向因素部分为矩阵式五级评分法部分。

调查过程遵循随机性原则。最终,所有回收的数据通过SPSS和Excle进行分析。

二、就业取向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类型取向调查分析

表1 在校大学生就业类型取向表

根据表1,在就业类型取向的选择上,“外资合资企业”以其具有优势的个人待遇而受到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在本次调查中有26%的在校大学生希望未来进入外资合资企业工作。此外,“国营企业”也以24%的被选比例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理想选择。而一直因其高稳定性而处于理想就业类型行列中的“行政事业部门”,在本次调查中却由于其基层待遇的一般水平,无法满足在杭州这个城市的生存需要而跌下“神坛”。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近年来不受在校生青睐的“私营企业”也成为了在校大学生不错的选择。另外,随着本科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为了通过更高学历获得更好就业机会,接近10%的在校大学生选择“考研”来进行进一步深造。

从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类型选择主要是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以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未结合个人实际等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

2.大学生就业薪酬取向调查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482名在校大学生中,如表2所示,有178名同学的预期月工资为3000~3999元,占总调查人数的36.93%;2000元以下仅为12人;大部分大学生的预估月薪为2000~4999元之间,整体则呈右偏趋势。

表2 预期月工资取向

在调查中,选择预期月工资为2000元以下的同学表示,由于就业压力的巨大,他们对自身能力及学历并不信任,因此本着“有工作总比没有好”的态度,能够暂时接受低薪酬的工作,然后在寻求其他的工作与发展机会;同样,选择2000~4999元工资区间的同学也表示是从各类媒体报道中感受到了就业压力,虽然觉得此类薪酬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但愿意接受一段时间的该薪酬以获得缓冲;而选择5000元以上工资的同学,则认为自己的学历与能力值得获得如此起薪,不希望过低的薪酬辜负自己多年的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愿意放下“身段”,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不再一味追求高薪,而是真正从实际情况出发为自己考虑。

3.大学生就业地区取向调查分析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在校大学生已经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了,而是将二线城市也纳入选择范围。相比于经济、公共设施、人才等多方面都更加优秀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在住房价格、竞争压力、生活成本等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是吸引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二线城市的医疗、教育水平相较于更低级别地区更加先进,因此如今二线城市成为了被调查者的首选,占比为45.4%。当然,一线城市以40.6%的比例依旧具有着很高人气。不过,即使有不少同学出自于小城镇和农村,但希望前往该地区就业的人数却很稀少。这大大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均。

表3 对就业地区的选择

4.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15项因素(工作乐趣、企业性质、工作时间、收入、福利、培训机会、合作的同事、和谐的组织气氛、工作地区、发展空间、恋爱、家庭、消费水平及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最终得分可知,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影响其就业取向的最重要的五个因素依次为工作乐趣、发展空间、合作的同事、工作时间以及收入。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这明显的兴趣倾向。一方面,兴趣能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融入工作,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并使其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若资质平庸却一味地追求兴趣,这也可能会造成自身才能的浪费。因此也应该考虑兴趣与自身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在工作方面,合作同事与工作时间体现了在校大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追求,但是作为年轻人,在本应处于打拼的时期也不能因为对舒适的追求而忽视对自身的磨练。同时,发展空间和收入代表着大学生对现在和未来所得的期望,说明大学生不仅注重刚毕业时面临的现有利益,更会将长远利益纳入打算。

三、讨论与建议

1.根据本次调查,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在行业、地域、薪酬等选择上结合自身情况,不被传统就业观念所束缚。但是,由于各类媒体所报道的就业压力,这其中的部分同学也存在着过度自卑的心理,即对于自身能力估计过低以及对未来就业标准过低。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依旧存在着“高人一等”的想法,其取向过于理想化,这对于未来择业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认知,更加真实的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自我进行调整,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2.在校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家长以及同学,很少会主动通过网络等进行信息搜集,这就造成其相关信息的缺失。由于平时缺乏搜集相关信息的意识,因此在树立自身就业取向时就会因信息不完全而造成偏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就业信息,为自身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3.树立较为完善的就业观也需要引导。学校应该避免照本宣科死读书式的就业指导课程,而应该开展具有一定趣味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样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求职信息;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进行类似于模拟招聘式的活动等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应未来的求职过程。

上一篇:路基边坡破坏成因及防护方法 下一篇:激光技术在焊接加工方面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