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03 08:53:59

激发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摘 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完成化学小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 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 帮助学生了解平时的生活实际之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学校我们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的学生:“只要不谈学习成绩,我们的学生都很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期养成的接受型学习,很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学生上学完全成了为家长或者说是为老师而学习,上学没有目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得要学生动起来,如何培养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2]: “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即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只有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才能有效的掌握教材。首先注重指导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教材,并提出相关思考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其次,要鼓励并提供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前学习内容的相应补充、拓展、加深;并增加一些《化学趣味实验》等有趣的化学小实验、《20世纪世界杰出科学家》等化学家的有趣故事、《百慕大三角洲之谜》等有趣的发现、科学前沿的相关内容等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起到增长化学见识的作用。

只有帮着学生把所要学习的东西变成乐于观察、思考和分析的对象,才算是真正会学习化学。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对于刚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化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他们却很难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平时的生活实际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相关的实用录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不仅能看得见,还能听得见,而且能用手操作。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不是单一的外部刺激,而是多种感官刺激的综合。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获取的信息量要多的多,而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的信息量大就意味着掌握的知识量大。相关实验证明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获取知识,还能够有利于学生保持对知识的长久性记忆。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了解到化学不是课本以外的深奥的东西,它就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相信科学、应用化学,从而崇尚科学、热爱化学。

三、利用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方法,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以及真正理解化学的本质。

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由直观感知入门,经过思维加工进而抓住事物本质的过程。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直观材料是化学实验现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思维的直接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假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结论而后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例如让学生制取无壳鸡蛋的实验。首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的实验材料多种多样:鸡蛋、鹌鹑蛋、食醋、白醋、洁厕剂、酱油、洗涤剂、水等;其次,学生得出的现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鸡蛋壳表面出现大量气泡进而鸡蛋变软、鸡蛋壳表面出现少量气泡之后鸡蛋变表面出现黑色、发现鸡蛋在洁厕剂中做上下运动等等;最后,经过对比和大家的交流得出了一些结论:食醋、白醋、洁厕剂都可以用来制取无壳鸡蛋,但反应时的速率不同所引起的现象也不一样,鸡蛋上下运动是由于产生气泡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引起的。实验中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做过实验的鸡蛋还能吃吗、反应后的醋能再使用吗、反应后的液体能否用来补钙等一系列新颖的问题。

利用化学小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科学、更严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激发学生阅读、观察、探索和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动手、去思考、去探索,做到手、眼、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意志倾向,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振虹.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化学(第1版)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31.

[2]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第2版第12次印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97-402.

上一篇: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