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 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时间:2022-08-03 06:54:04

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 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摘要】随着“薄改计划”的不断实施,农村中小学基本普及了“班班通”,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被应用于语文教育教学中。“班班通”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 小学语文 ; 教学 ; 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99-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被普及和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作用极大。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及其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资源突破识记重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学习“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多媒体,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写字教学中,笔顺的掌握和间架结构的安排是书写的重难点。但是,有了多媒体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动态的笔顺书写加深了学生对笔顺的记忆,清晰的字迹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分析掌握,对学生的书写很有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再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通过对比播放小村庄变化前后的图片,让同学们看到了小村庄的变化之大,也深深地感受到环境保护有多么重要。书面上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更让学生深深懂得了不保护环境,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是无情的。另外,直观的画面也让学生理解了“湛蓝深远”、“郁郁葱葱”等词语的意思。

在教古诗时,多媒体可以利用优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来创设出古诗的意境,让学生陶醉其中,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体会了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得到了美的享受。如:学习古诗《咏柳》、《春日》,五彩缤纷的春天画面令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活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让学生在江水悠悠的画面、古筝袅袅的乐声中感受古人依依惜别的友情,让课堂有声有色,于无形中化解了教材重点,学习效果极好。

2.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演示,发挥其形象化丰富性简洁性的优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重要的部分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我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结合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利用图像及录音,让学生观看下雪时和雪后的情景图,使一年级的小学生真正知道了下雪是怎么回事,当然渲染这样的场景要分地域性,我抓住我们湖北近年很少下雪的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能使学生对下雪这一自然现象认识深刻,而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雪地里的小画家》从课文内容来看,引导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怎么会是画家呢?它们用什么画画,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呢?”这些问题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光靠课文讲解来理解是不够的,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在一场大雪过后,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几个小动物来到雪地里玩耍,它们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不同的脚印,看上去像竹叶、像梅花、像枫叶、像月牙。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感知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演示,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能领悟到问题的核心及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概括,课文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又有利于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入情入境,突破学生语文朗读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难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入情入境,而多媒体可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此时多媒体就成了学生朗读的榜样。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听音中注意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可提高朗读水平。如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识字1》是一首诗,节奏感很强,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再模仿、跟读、表演读,学生就很容易读出课文的节奏感、韵味美,从而达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的效果,并给今后的朗读打下一定的朗读基础。

又如《狐假虎威》一课,伴随着生动有趣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狡猾的狐狸、愚蠢的老虎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他们的朗读兴趣随之而生,读起来惟妙惟肖。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作文重难点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布置作文,简单说一下作文要求和写作大致范畴,要求学生把话写通顺,把话记清楚、不写错别字、不出现病句就万事大吉。至于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只是轻描淡写,缺少系统性。学生写作时,头脑中经常一片空白,无具体内容可写。“面对作文,你最烦恼的是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材料写”、“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离生活、没有积累、语言贫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教师的作文指导方式太枯涩,缺少新颖性,学生写作就感到吃力。本人在这个学期中,面对诸多困境,我在思考对策,寻找解决办法,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进行作文电化教学实践,以此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自觉效果显著。如,我在布置学生写作《我的家乡》、《话说房县》这类作文时,我就把平时用数码相机自拍的房县风光片在远程教学室里播放给学生欣赏。再从网络上查找一些有关房县的资料介绍,配上音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具体感知房县,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写作素材。如我们房县著名景点――野人洞、野人谷等美景配乐播放,学生兴趣大增,跃跃欲试,总想发表下自己的观感和看法,他们觉得原来写景也是有话可说的。这就避免了生硬写景的老毛病;而房县的美丽仙境――观音洞、西河乐园、革命圣地――红军烈士塔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我就用以前拍摄的风光片,再加上解说词先让学生欣赏,然后结合《走进房陵》中历史记载发生在房县的革命故事和烈士事迹等,学生一下子调动起了积极性,写作欲望大增。再让学生动手写作,就可达到很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如果能恰当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先进手段,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更能弥补学生认识与生活的差距,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融汇到创作中,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的适时运用,势必能让作文课堂变得情趣盎然充满活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以解决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目的,充分应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上一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教”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