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03 05:04:55

如何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在小学自然的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教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模式;兴趣爱好;创新能力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

所谓的实验情感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自然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兴趣、自信心以及意志力,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实验情感才能够带领学生步入自然课堂中领略科学与创造的美妙。在现代的自然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实验情感方面的培

养,不断提升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情感。例如,在学习斜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斜面知识,教师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为自然实验做准备:第一,先将一个圆木截取一段,然后利用铁丝制作一个轴,并使之能够将圆木围绕着轴旋转起来。第二,将测力计事前准备好。第三,选择一个光滑的木板,然后将木板倾斜地放在桌面上,使之能够与桌面形成一个斜面。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验演示操作:首先,利用测力计钩住圆木,然后竖直将圆木提起来,让学生将测力计上显示的圆木的力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将圆木放在制作好的斜面上,用测力计钩住圆木沿着斜面向上拉,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显示的数字,将斜面上显示的圆木的力进行记录。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讨论,探讨“通过测力计上两次的力的大小知道了什么?”这时候学生会说:“这两次测力计测出来的力的大小不一样。”“这两次测出的力的大小不一样,第一次测出来的要比第二次测出来的力大一些。”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师继续问:“那你们知道直接提起圆木用的力要比沿着斜面拉圆木用的力大的原因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被这个问题吸引住,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作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认真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情感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自然基础知识的教导,还应该注重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去认识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操作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通过实验对周围生活的事物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不但能够对自然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刻,还能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有利于学生自然探究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实验,演示敲鼓发声的实验操作,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先认识到声音能够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声音有大有小,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声音的大小吗?”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敲鼓发出大声和小声”这样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声音的大小,认识到声音大的时候豆子在鼓上跳动得高,声音小的时候豆子在鼓上跳动得比较低这样的规律。通过前面的敲鼓发声的实验,学生就会知道豆子跳动的高低与鼓面振动的大小有关,豆子跳动大振动小,反之规律相同。同时,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刺激,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发声的规律性,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

在自然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思维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现代化的自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应该质疑,大胆地提问,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应该认真去聆听,无论对与错,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以后的课堂上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应该进行民主教学,对学生不偏不倚,激励学生面对知识应该敢问、敢说,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的规律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第三,教师可以利用实验为学生创造情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手、眼、脑都调动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和直观化,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自然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问题,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兴乃,罗栋国.小学自然实验大全[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0.

上一篇: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