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初探

时间:2022-08-03 03:39:49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初探

摘 要: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发展的趋势,如何做好及推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培养、设备及教学环境准备等众多因素。本文以笔者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为背景,以数控加工专业开展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就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控加工专业 一体化教学 教学计划 制定

为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而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计划必须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全面实施之前率先制定出来,起到统领整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方向的作用。

一、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引进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等课程模式,引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浪潮。近年来,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中,部分学校打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展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一体化教学计划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要体现职业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符合企业人才要求的数控加工技能人才。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制定依据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文件中的相关原则及内容来制定的。该文件从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三个方面,为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详尽的操作指导。根据《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开发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应遵循科学性、梯次性、可操作性、规范性思想四项原则。笔者学校的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和要求来制定的。

2.调研与分析

在制定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笔者学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所在地区相关企业中进行了广泛的专业调研工作,征求相关企业对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意见及要求;多次召开校企研讨会和专业咨询会,听取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线管理者对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建议,包括文化基础课内容的增减、加强职业素养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等。在调研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在理论和技能水平上有要求,同时对其综合职业能力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团队合作、与人相处的能力等。

由于笔者学校所在地区处于长三角,目前现代制造企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企业的工作岗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独立工作向整体性工作转变,工作任务交织在一起,强调团体合作。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由以前的单工种、单技能,向跨工种甚至跨职业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在制定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考虑在培养相关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对相关的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数控加工专业数控铣工方向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在重点突出数控铣床加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普车、普铣等通用技能以及CAD/CAM、零件产品精密检测等专项技能。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内容与结构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组织编制并颁布施行的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年限、就业方向、职业资格)、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体化课程标准、方案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不同专业、不同年限的数控加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是不尽相同的。

以笔者学校五年制数控加工专业数控铣工方向一体化教学计划为例。在专业基本信息中,专业名称为数控加工数控铣工方向,专业代码为0107,学制年限为五年,就业方向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中级工,一个是高级工,两者针对的就业方向是不同的),职业资格为数控铣工中级、数控铣工高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与就业方向一样,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中级工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个是高级工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的内容是不同的,一个侧重于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一个侧重于岗位高级技能及管理的培养)。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中,给出了总课时的分配表和整个专业五年的计划总表(略)。

三、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与传统教学计划的区别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与传统教学计划相比,专业基本信息的内容大体相同,这也体现了技工院校在大专业划分上的一脉相承,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上有较大差别。

一是传统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领域来要求的。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细分,要求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针对性更强。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紧跟市场的用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从而使得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更加明确。

二是传统的教学计划表无法适应目前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因为传统教学计划表是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授课,尤其是专业课和技能训练的割裂,使得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训练中,也不能在技能训练中领会理论知识,这无疑会使学生出现偏重某一方面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培养。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表则将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理论和技能相辅相成,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学习的效果自然更好。此外,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表中,在强调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学生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的提高,将出现的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穿插在教学计划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思想和能力。最后,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表中,每学期都有企业、社会实践项目,或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参观企业,或与企业技术合作等,通过这些形式,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他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四、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的思考及展望

通过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笔者发现,在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基础课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更好地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数控加工专业如何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及效果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重点研究。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符合国家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又要使课程目标与数控加工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目标要求相一致;既要注意学生的素质基础教育,注意课程内容与社会科学发展同步,又要让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在所学课程中有所体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使诸多方面的因素相得益彰,在组织形式上,可将一体化课程划分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和专业技能,而在这些技能训练中又包含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和职业情境课程。基础能力课程既有学科课程,也有项目课程,主要在专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方向课程完全采用任务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主要在实训车间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情境课程在职业岗位通过生产产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在实习工厂和顶岗实习的企业中进行。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困惑也会一直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创新思维,才能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

上一篇:建立一体化教学公共实训基地的探索 下一篇:守望“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