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合一: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范式

时间:2022-06-24 10:26:02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总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开展的目标指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传统校本教研在组织、开展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形式上看,主要采取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很难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从时空上看,强调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虽便于教学管理的检查,却缩短了教研的时长和对话的深度;从内容上看,活动主题不明确,只有形式上的交流,没有实质上的研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推行基于合作的校本教研,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可以用专题教研改变教研活动随意松散的现象,用微格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用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并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三研合一”的校本教研范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作用。

专题教研是指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在一定的时段内针对某个教学问题展开专项研究的教师群体研修活动。它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专题教研”所研究的专题指向教师自身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教师个人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专题教研”最主要的特征是问题专题化,专题成果化,因而具有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举行专题研讨,结合各自提出的问题,开展组内研讨,在话题中生成主题,在问题中生成专题,采取“问题——研究”“理论——行动”“实践——反思”的策略,按照典型性和适切性的要求,确定教研组的研究专题。专题的确定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成果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微格教研”是用音像设备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音像再现的形式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分析和研究。微格教研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教研组根据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围绕语言技能、提问技能等10项教学技能指标,对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表,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教研主题,确定研讨时间、方法、操作步骤等,组内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设研讨课,由同组其他教师负责录像或者录音,对与专项教学技能训练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开展专项研讨。通过自我分析,互相分析,达成共识,获得整体提高。

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主要方式是依据搭建的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观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方式的重要补充,也是新形势下教研方式创新的趋势,其最大优势在于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学校或教研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开辟网络教研专栏,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学科网络教研平台,供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各学科定期网络教研信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包括教研主题、教研时间、教研活动要求、活动主持人以及与活动有关的学科资源。所有学科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教研的管理人员在网络教研活动结束以后形成点评意见,对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学科教研活动都要采取网络教研跟进的办法,在教研现场活动结束以后,所有参会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学科网络教研平台继续开展交流研讨。

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只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推进专题教研、微格教研、网络教研的同时,积极探索将三者有机结合的“三研合一”的创新思路与操作经验,这是面对真实问题提出的试图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一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有效教学”主张的产物。因此,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研室)

上一篇:“第二中学”复兴的三点关键 下一篇:新建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化发展的校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