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探索

时间:2022-05-12 05:55:58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探索

教师乃学校之本、教育之本。没有教师专业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近几年,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一直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努力构建一套适合校情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悉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品牌,引导教师不断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一、搭建平台——让青春在历练中飞扬

我校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4届。比赛几乎涉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各个方面: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即兴演讲、才艺展示、课例评析、课堂教学展示等。这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的一个重要舞台,教师通过比赛挑战自己、超越自我。青年教师是选手,其他教师当评委,所有人都卷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放大了活动的效应。青春拼搏无悔,付出终有回报。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先后走出了市级以上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十多人。

堵如芳老师回顾自己参加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的经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跌跌撞撞中经历了懵懂的苦涩,喜忧参半中反思着从教多年的失败与成功。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明白,忙碌给自己带来的是快乐而充实的生活,忙碌给自己留下的是丰厚的积淀,忙碌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杨顺梅老师在参赛后的反思中写道:“我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在大赛中体味着紧张与快乐交集,压力与幸福并存,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举手向苍穹,并非一定要摘取到星月,我只是喜欢这个向上的、永不臣服的姿态。”经历了比赛历练的青年教师们深知,只要保持积极向上、永远前行的姿态,终有一天会触摸到教育天空中最美的风景!

二、开卷有益——以阅读丰厚底蕴

学校每年都要根据教师开出的书单,统一采购教育、哲学等理论书籍。每学年初,学校会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读书漂流,每个教研组每年自选5至6本教育教学书籍,教师读后撰写随感,然后组内漂流。书是自己心仪的,话题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于是小型沙龙也悄然展开,“如何让基础有灵性”是一年级数学教师讨论得最多的问题,教师们心系孩子数学素养的形成,讨论着如何在低年级对孩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海师附小,大家买书的热情高涨,外出学习时总不忘逛一逛当地的书店,带一些回来。教师们说:“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自行选择、购买书籍,购书款学校还帮助报支,阅读后归还学校图书室后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当然愿意做!”

文章推介是学校开展的另一特色读书活动。自2010年起,学校坚持每周都向全体教师推介一篇精选的文章,同时以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教师,方便阅读,让教师及时获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几年来,学校推介的文章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总计达二十多万字,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效率,拓宽了教师的阅读视野,提升了教师的阅读品质。

成尚荣先生说过:“教育阅读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节律和精神高地。”如今,阅读已经成为了海师附小教师的生命自觉。阅读使教师摆脱生命的漩涡,唤醒并开发内心的生长力量;阅读使教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积蓄着远行的力量。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决定着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真诚、深刻和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刘海玲老师是在海师附小成长起来的一名市骨干教师。她感慨地说:“刚开始,学校规定读书任务,我还有排斥情绪,但现在的我却感觉离不开书了。通式阅读拓宽了我的视野,厚实了我的底气;专业阅读提升了我的素养,丰厚了我的课堂。我在阅读中聆听到了大师的思想与智慧,在交流中倾诉自己的见解与困惑。同事们都说如今我的课堂是灵动的,我想那完全得益于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籍的润泽下,海师附小已有一大批优秀教师茁壮成长起来了。

三、对话交流——在分享中更新思想

每学期,学校都要派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有影响的教科研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以及同道精英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感受思想碰撞的愉悦。

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感受大师的魅力,与大师对话,学校还搭建了以名师与青年教师同台献课、专家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平台——“三塘之韵”。海安又称“三塘”,以“三塘之韵”命名,意借三塘之灵秀,养为师之风范。近几年,学校已先后邀请华应龙、贲友林、仲广群、李伟忠、张齐华、蔡宏圣、钱希洁等特级教师和专家献课、讲座,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盛宴,使教师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专家的指导,领略到大师的风采。“三塘之韵”已经成为海师附小教师与大师对话、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师附小教师专业成长的品牌。

在海师附小,不仅名师是大家竞相学习的主角,任何一名普通教师也都可以成为主角。“草根讲坛”就是学校为大家提供的自由切磋、相互探讨、分享交流、共同成长的舞台。2011版课标颁布后,张春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冷静地看待一切新事物”的思考,她认为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到不盲从,在深入理解的同时有所追求并有所坚守;2012年开学之初,崔春梅老师与大家交流了她“班级公约”的实践尝试……自2008年创办“草根讲坛”以来,已有一百多位教师登上了这个激扬才情的舞台,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感悟,在体验分享中成长。“草根讲坛”打破了过去讲座只邀请权威和专家的陈规,让普通教师成为讲坛的主角。教师无论任教什么学科,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乐意分享,只要愿意展示,学校就提供舞台。现在,“草根讲坛”已成为海师附小教师切磋思想的阵地、融通感情的契机、敞亮视界的窗口。

理念的分享可以提升认识,而认识最终都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教师研究的重心应该是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轴心应该是课堂。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海师附小采取的是抱团作战、共同进步的方式。教案集体讨论,加入个性修改,课堂全面开放,组内研讨与学校展示相结合。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树立起“课堂即成长”的观念,即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依靠自己学,让“学”成为课堂成长的支点。针对教师课堂缺乏影响心灵的力量的问题,学校又提出了“让课堂充满精神感召力”的教学主张,要求教师要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更宽容、更民主、更真实、更充满信任,真正让上课成为学生一段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之旅,让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血有肉的教育活动。

四、课题引领——以研究助推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要把教师引导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在海师附小,学校采取“卷入式”课题研究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积极性。所谓“卷入式”课题研究,主要是由学校提出有关研究的课题,并将之作为某一个阶段全校研究的方向,引领教师全员参与。“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省级课题“根植儿童文化,激发其艺术灵性的校本课程研究”,将教师卷入到研究的过程中,大家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的省重点课题“以活动教育守护童年生态的校本实践研究”已顺利开题,这一课题契合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旨在回归儿童应有的生活,守护童年本来的生态,追求儿童可能的发展,奠定儿童一生的幸福。现在,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主课题研究的成员,教师们在主课题的引领下,都申报了自己的微型课题并开始研究。崔春梅老师的“攀高峰、夺红旗——班级管理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活动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严华老师的“让预习浸润童年——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预习实践探索”期望让预习守护孩子的数学成长,促进孩子学习的效率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周慧娟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每课一秀——将多种有趣艺术形式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让孩子在“秀”中展示自我,在“秀”中提高兴趣,在“秀”中锻炼能力……这些微型课题着眼“微”,突出“真”,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以微型课题与学校主课题实验协同发展的模式进行教育科研,使教师保持对平凡工作的新鲜感,能够更好地洞悉规律、保持理性,使教学更加智慧、更加从容。

很多教师还将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学校教师每学期都有几十篇微型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奖或发表。2011年,崔春梅老师研究的“实施课堂公约的案例研究”成果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一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三百多篇。

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助推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活动育人”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有高远目标的引领,有科学的制度保证,有教师内在自觉的唤醒,海师附小的教师团队将携手继续前行在幸福成长的路上,为办更加规范、更有质量、更具特色、更加幸福的教育奉献智慧与汗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文无定法有常规 下一篇:孔加工实习课题在钳工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