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践中的思考

时间:2022-08-03 03:03:24

课改实践中的思考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气氛活跃是好事,但是,如果老师的课堂掌控力不强,就很容易发展为“乱课”;而课堂气氛沉闷,不但不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什么好处。那么,如何使课堂成为谐、活跃、有效的课堂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收”与“放”。

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沉闷,那么老师就要想办法“放”;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那么老师就要想办法“收”。

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放”可以指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放”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座位,进行自由讨论。时间一到,各就各位。“放”还可以指教师的讲解可以适当拓展,但最后还是要回归教学目标。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在个性有共性,这样驾驭掌控课堂,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一个上课气氛比较活跃,而另一个上课气氛比较沉闷。前一个班的同学大多思维活跃,有时还有些调皮。我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说:“函数y=ax在a>1时单调递增,随着x的增大,当自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那么,函数值可能会变化很大。”这时,班上一个同学突然大声说:“那么这个函数在y轴的右侧也应该有一条渐近线。”顿时,下面就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同学不吭声,有的同学说不对,也有的同学说正确。

此时场面比较混乱,如果我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乱好长一段时间。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非常严厉,固然可以使秩序得以维持,学生也会立即安静下来,可那样肯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的办法是,紧扣学生的思路,顺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说:“大家说说看,说得对还是不对?理由得讲清楚,说错没关系。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哦。”(我面带微笑)

这时,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不对。假如有一条渐进线为x=m,那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中就应该不包括m这样一个值。但是y=ax,a>1的定义域R为一切实数,所以这个结论应该是不对的!”

这个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刚才还是一片“吵闹”的场面顿时不见了,大家听得非常认真。顺着该同学正确的思路,我给大家做了点拨。最后请全班同学对该同学的精彩分析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很显然,这种及时的赏识性的掌声绝对不是多余的,对那位同学本人和全班同学都十分必要。

课堂的有序,绝不能仅靠老师的所谓的“威严”维持,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一班级的上课气氛相对比较沉闷,不少学生上课不愿意发言。在课堂上,有些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放”。

方法一:话语定向。课堂上,有的学生频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一节课下来,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下。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经常让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发言。教师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而代表也要经常更换,不能固定。有的学生发言时所用的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此,教师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要求学生表述简洁明了。有的学生一说起来就没完,教师要进行提醒,甚至礼貌性地请其暂时停止发言。

方法二: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我时常会留些时间给学生讨论,让他们提问。在讨论中,同学们就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发言和交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有时在分析完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常常会留出一些时间给同学们消化。在这段时间里,我注意到课堂秩序很好,学习气氛良好。

总之,课堂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

上一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究方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