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注意问题

时间:2022-08-02 11:49:44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注意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熟知和认可。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企业对全面预算不重视,甚至是不了解。本文就全面预算的内涵、体系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注意问题作分析。

关键词:全面预算财务企业管理

一、全面预算的内涵

所谓预算(budget),就是在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资源的运用与配置,以计划的形式具体地、系统地体现和反映出来,以便有效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完成和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

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企业经营计划,是具体化的企业经营目标,包括: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现金预算;顶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等。这些预算对企业某一个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来说是独立的、具体的,但对企业整个经营目标来说是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这种以货币形式表现,反映企业经营目标,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保障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各个具体预算的有机整体,称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是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和执行计划的数量说明。它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三个组成部分。

(一)经营预算(operational budget)是企业预算期日常发生的基本业务活动的预算

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产品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等。

(二)财务预算(financial budget)是反映企业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它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

(三)专门决策预算(special decision budget)是企业为不经常发生的非基本业务活动所编制的预算

如企业根据长期投资决策编制的资本支出预算,根据融资决策编制的筹资预算,根据股利决策编制的股利分配预算等。

二、全面预算的体系

在全面预算体系中,各项预算相互衔接,互相对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1表示。

由图1可见,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是有关预算的汇总,预计财务报表是所有预算的综合反映。预算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前控制。即在编制预算前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使预算落实。同时为各项经济活动建立控制标准,如材料消耗标准,工时耗用标准,费用支出标准。二是事中控制,即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三是事后控制,即将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反馈给下一期的预算。

三、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注意问题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要注意问题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

企业无论大小,皆有其经营上的目标,企业则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些目标。预算可强迫管理人员事先面对未来,未雨绸缪,及早发掘潜在的问题,并妥为规划,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事实上,很多企业在制定策略性计划时,经常使用预算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使企业的目标更为具体化。换句话说,预算是具体化的经营目标。

(二)沟通与协调

预算的编制是站在企业整体的立场,对各部门的预算方案作综合性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决定企业的整体目标。因此,通过编制预算的过程,管理人员可结合各部门的目标及活动,以确保各部门的计划目标与企业整体利益能相互配合,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严密地组织起来,使企业内部力量上下左右协调,保持平衡,减少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从而使企业成为一个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且顺利运转的有机整体。

(三)控制

预算其实是一项标准。就预算与实际结果加以比较,管理人员可找出差异,并分析差异发生之原因,以便更正措施。此外,管理人员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可以随时将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期成果相比较,并在差异发生时及时予以修正,以促使计划顺利完成。

(四)资源分配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如何让各部门皆能以最少的资源达成预定的产出,一直是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问题。通过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对资源作最适当的分配。例如,将资源优先分配给获利最高的部门,以降低无效率或浪费现象。

(五)绩效评估

预算代表企业在某特定期间的既定目标。经实际结果与此既定目标(预算)之比较,管理人员可以分析差异原因,不仅有助于控制企业各环节、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而且有助于评价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工作成绩,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六)激励

如果预算的编制能使各部门之间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则因各项预算是在各部门相关人员亲自参与的情况下共同制订,较易获得认同,进而产生激励员工自动自发努力达成工作目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晓霞.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会计之友.2011-05-25

[2]杨保华.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会计之友.2011-05-25

[3]高琪.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中国商贸.2011-05-21

上一篇:浅谈客户服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对殡葬管理成本核算流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