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时间:2022-08-02 10:51:08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摘 要: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了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对西方思维模式进行有效摸仿,避免“中式”的英语作文的产生,使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符合英语思维摸式的英语作文。

关键词:思维方式 差异 大学英语写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作为一种重要技能,最能反映大学生用外语组织思维的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有这样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学生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仍然写不出一个完整、得体且意义表达清晰的英语段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只注重修改表层的语言错误,而忽视了从深层的思维方式方面加以分析、引导,很少意识到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给英文写作造成的障碍,使得英文写作汉语气息浓重,令人费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中谈道:“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让他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容忍、顺应这些差异,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探索英语写作过程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一、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着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即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思维上差异,反映了说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讲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下面我们就对英汉两民族的思维作一对比,并从中了解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

1.思维习惯不同,造成选词不当,进而影响英语写作的准确性。

在汉语中人们习惯大量使用名词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例如:“科学天地”,“动物世界”等。这在英语中也极普遍,如“drug addict”(嗜毒者),“labour force”(劳动力)等。但英汉使用名词做定语的情况或习惯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总的来说,汉语用名词作定语的情况多于英语,因此不可妄加套用。

2.搭配错误。

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掌握的英语固定搭配有限,而更主要的是受汉语的干扰,往往用汉语的搭配硬套英语,结果造成错误搭配。例如:“接电话”应表达为“answer the telephone”而不说“receive the telephone”,“开支票”为“write out a check” 而不是“open a check”。

3.思维风格不同,句子重心各异,影响英语写作的质量。

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思维风格造成了各自的句子重心。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这恐怕也与英语句子中“主谓提擎机制”有很大关系。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从而形成后中心。如果在英文写作过程中不加以调整,一定会影响英语文章的畅达。

4.思维中心不同,造成语态误用。

英语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由于这些无生命物称充当主语,使得被动句大行其道。相对而言,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汉民族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只强调主观感受,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融于直觉,而忽视了对客观现实进行符合逻辑的形式表现,以致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无知觉地运用这种汉语的思维定势,体现不出语态变化,造成语态误用。

5.思维侧重点不同,造成表达形式各异,进而影响英文表达的自然、流畅。

由于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其句式结构呈主从扣接式,而汉民族不太重视形式逻辑,因而汉语的句式结构呈流散铺排式。在英文写作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我们的英文书面表达很可能会是支离破碎。

二、思维方式与语篇构建

英汉文章谋篇布局的差异对大学英文写作的影响很大。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习惯截然不同:东方人含而不露,他们的思维方式呈螺旋型(Circular)特征,而包括英美人在内的西方人坦率真诚,他们的思维方式呈直线型特征(Linear)。表达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段,而篇章则是表达方式的一种直接形式。所谓篇章是指整段或整篇文章,是书面交际中的对象和理想单位。就文章的生成,即谋篇来说,英汉有许多共同点,如开篇、承接、收尾,大致一致。但也有许多的不同处,调查显示英文写作总体呈直线型,即每段只阐述一个观点,与之无关的内容一概不要。英文写作多为一开头就鲜明地提出观点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随之一系列支持句(Supposing Sentences)围绕主题句展开。这种直线型展开的形式使英语段落保持很好的连贯性,使人一目了然作者想要说些什么。

相反,中国人的思维属螺旋形。汉语写作模式往往不是主题句人手,却倾向于先围绕着主体阐述评论,然后再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汉语言属于“意合”语言,强调上下层次的衔接和前后的呼应,更加强调思维的连贯性。中文式写作文贵曲折,不强调开门见山(科技文章不在此例)。文章多先提出一系列与主题句相关的支持句,直到文章结尾才提及文章主旨。

三、思维方式与写作课教学

在英文写作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英文语篇思维模式,加上课堂上教师常常忙于句子结构、语法和用词的正确与否之上,而对语篇思维模式的分析和介绍不足,学生在写作英文时,往往采用中文语篇思维模式,写出的作文常常是中文式的作文。要提高学生的英文语篇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通过英汉思维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从而提高其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其对异族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逐渐做到自觉地按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组织句子,自觉地用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表达思想,力争做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

2.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写作训练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汉英语语篇模式的不同特点,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组织思想,写文章概要等,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通过大量阅读原文或听原文磁带、看原文录像,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语言感应能力,它能促进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的提高与发展。一般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设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原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之,英语写作课教学决不是简单的语法、句子、词汇的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框架结构、段落安排的教学,而是一种交织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汉语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语篇构建所造成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尽量避免用汉语进行思维,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 万华.从作文中的误差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3),2004.

[3]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石晓玲.多媒体计算与英文写教学的改革[J].外语界第6期,2001.

[5] 张立光.从写作成绩看英语写作教学[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003.

[6] 孙骊.英语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上一篇:试以认知策略指导新课程理论下高中英语词汇教... 下一篇: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能力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