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后俄乌两国经济联系探析

时间:2022-08-02 10:35:54

转型后俄乌两国经济联系探析

摘要: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关键词:俄乌经济合作;乌克兰与欧盟;乌克兰与四国统一空间

中图分类号:F151.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2-0025-03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乌克兰由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转变为两个政治上相互独立的国家。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俄罗斯试图在四国统一空间或独联体的框架下发展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而乌克兰在欧盟与独联体的抉择中更趋向于欧洲,经济上试图加入欧盟,政治上寻求美国支持的北约的庇护,在偏离俄罗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政治上的相互背离与苏联经济遗留下来的相互依赖性使两国间不断产生隔阂与矛盾。但俄、乌曾属于苏联经济齿轮上同一链条的不同环节,苏联解体后两国经济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俄乌经济合作现状

(一)能源领域合作

由于乌克兰自身的石油自给率仅达到10%,天然气的自给率为25%,可以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乌克兰对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依赖性不会有太大改观。由于乌克兰境内有苏联遗留下来的天然气输出管道,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都要借道乌克兰,2004年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向西欧国家出口天然气1000多亿立方米。长期以来俄罗斯出于政治目的施展能源外交的战略措施,对独联体国家采取价格优惠政策,对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一直按50美元/千立方米的优惠价格。近年来,俄乌峰会上提出能源价格快速市场化的方案,把对乌出口的天然气价格提高到欧洲市场价格230美元/千立方米,双方未达成一致。2006年1月4日,两国就天然气价格与俄天然气过境乌领土费用问题达成一致,签署了为期五年的俄向乌出口天然气合同。按此合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俄乌能源公司以23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俄乌能源公司将俄天然气与来自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混合,再以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克兰。俄天然气经乌克兰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过境费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高到1.6美元。原来俄乌问的经济合作采取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俄每年要向乌提供1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代替过境费),这种贸易模式与两国经济市场化趋势相背离,将逐步被货币结算所取代。由于天然气价格引起的僵局对两国利益都有损害,两国协议建立俄乌天然气联合企业对两国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互有裨益。乌克兰的石油加工企业一直高度依赖俄罗斯的石油。近年来,由于乌克兰石油企业的改制以及俄罗斯实施了新的石油税率政策,侧重于促进国内石油加工业的发展,乌克兰石油加工业的石油供应量急剧减少,2005年1-9月石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50万吨,管道运输额减少40%。应该指出的是,乌克兰的管道运输量一直很稳定,并略有上升,增长了0.3%,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向欧洲市场出口石油借道乌克兰的原因。今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方向是共同努力促进两国石油加工业的良性发展,最大效率地发挥管道运输能力。

(二)农业领域合作

乌克兰是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俄罗斯是乌克兰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因为两国是传统的贸易伙伴,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强,另外乌产品很难打入欧洲市场,所以乌克兰一直试图保持其产品在俄这个大市场的份额。鉴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乌克兰把与俄的政治经济关系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认为俄罗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乌克兰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这是决定两国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俄罗斯方面来看,今后若干年内,它仍将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和食品,是巨大的食品进口国。因此,俄农业和食品部提出要确定俄在该领域的主要贸易伙伴。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的近邻和主要农业大国,是俄首选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且由于两国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很大,乌克兰的农产品出口也历来以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为主要对象。由于俄已成为各国农产品激烈竞争的销售市场,俄不肯按世界价格购买乌克兰的农产品,乌只能以低于世界农产品的价格出售农产品以换取俄石油和天然气。因为如果按世界价格,俄罗斯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到任何数量的高质量农产品,而无需购买并无明显竞争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乌克兰农产品。这确是今后俄乌发展经济关系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军工领域合作

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问题国家委员会认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潜力要高于同北约国家在该领域的合作潜力。特别是由于苏联时期形成的格局,军事研究设计部门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而武器装备的维护与修理厂则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两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优势互补,提高军事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有资料显示,乌航空工业和军工领域与俄的合作水平约达70%,因此,只有与俄合作才能出成品。2003年乌俄两国在航空、军事技术和宇宙火箭技术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合作。两国组建了由双方50家企业组成的国际航空发动机工业财团,联合组建了西伯利亚安东诺夫飞机制造企业,它主要开发生产AH-38型多用途轻型飞机。而且按照乌俄签订的《在保护生产军工产晶的专业企业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两国将共同开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坦克、运输机和火箭,并向第三国出售。依靠同俄罗斯的合作,乌克兰可以扩大武器出口,由于乌克兰的军工生产无法构成封闭的循环,需要依靠俄罗斯边防军事工业,乌克兰军事研究中心瓦列金指出,乌俄合作对促进乌克兰军事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更新和军事设施的维护大有裨益。

近年来,两国在军工领域的合作紧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关系的政治行情,当前乌克兰执政者的对外战略取向更倾向于加入北约,乌克兰试图完全摆脱来自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欲加入与俄罗斯战略利益相背的军事同盟组织,这将严重影响俄乌军工企业延续下来的紧密联系,弱化俄罗斯的军事防御能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将加速乌克兰军工综合体的改革步伐。

(四)贸易领域合作

随着俄、乌两国经济的日渐恢复,两大邻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成立后,俄、乌两国间的贸易额出现增长趋势,2003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对外商品服务贸易总额为154.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27.9%。其中乌克兰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65.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0.4亿美元,增长18.3%;自俄进口额89.4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23.7亿美元,增幅为

36%。2004年俄乌贸易额达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乌克兰占俄罗斯对外贸易额的6.6%,在俄罗斯的贸易额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德国和自俄罗斯;俄罗斯占乌克兰外贸总额的60%。2005年乌克兰与俄罗斯贸易额为204亿美元,其中乌克兰向俄罗斯出口78亿美元。从出口结构来看,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原料,2004年这类商品占向乌克兰出口的66%;其次是机器制造产品,2004年这类产品占对乌克兰出口额的15%,其中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的出口额为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9%;核电站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较为显著,占出口额的47%;地下采矿设备占出口额的27%。俄罗斯自乌进口的主要是机械制造产品,占俄罗斯进口额的32%;黑色和有色金属的进口比重为27%;生产类产品占19%。2005年乌克兰向俄罗斯出口的生产性商品占出口额的20%,技术性商品占30%。总体来看,乌克兰向俄罗斯的出口结构更为合理一些,欧盟、美国及近东一些国家基本上都是从乌克兰进口原料和半成品,而俄罗斯从乌克兰进口的主要是非原料性产品。在俄向乌的出口中,能源类产品占很大比重,主要是由于苏联经济联系的延续性,乌对俄的能源有很强的依赖性。俄欧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通过乌克兰,乌克兰充当了俄罗斯能源出口欧洲的运输走廊。

二、俄乌经济合作前景

自乌克兰发生“”后,亲西方派占据了领导阵营,他们奉行的一直是“脱俄入欧”的政策,力求加入北约和欧盟。2005年12月乌克兰联合格鲁吉亚等国创立了民主选择共同体,这使俄产生来自地缘政治压力的危机感。为了对独联体国家施加更有效的影响力,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俄对乌经济政策发生了改变,不愿再对乌提供经济援助和优惠,希望利用经济手段来规范独联体的内部关系。而乌克兰表示,2006年1月俄乌间的天然气冲突实际上是乌克兰独立之战,乌克兰人民不会屈服。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经济政策来看,天然气危机后,俄逐渐对乌减少经济援助,经济政策向着市场化的趋势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经济往来,促进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2003年2月23日俄、乌、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首脑宣布成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建立推动了俄乌的经济发展,密切了两国的经济联系。

近年来,乌克兰与欧盟的贸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乌克兰与欧盟的贸易额达到了220亿美元。但应看到:乌克兰与统一空间的贸易比重要比与欧盟的贸易比重大得多,这说明乌克兰与统一空间的经济联系是不可或缺的。但乌克兰与以俄罗斯为首的四国统一空间经济联系密切,相互依存度较深。

总体上看,俄乌两国间经济内在延续性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两国间长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及民族恩怨也影响着豫国经济合作向前发展的进程。但当前俄乌两国都力图加入世贸组织,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两国的经济合作除了上述能源、农业、军工、飞机制造等领域外,还包括电子、冶金、化工、宇航等工业部门,两国间的市场开放度将逐步扩大,两国的合作将向全方位、多领域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黑龙江省发展对俄旅游业的战略构想 下一篇:新时期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