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

时间:2022-08-21 11:52:13

探析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

【摘要】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使期刊编辑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以更好地贴近读者。对于读者来说,期刊编辑角色要从“老师”变为“朋友”,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加人性、平等、开放、个性的编辑风格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在王振铎先生的《编辑学原理论》中强调编者要有读者意识,为广大受众服务。读者是期刊的消费者,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读者是上帝”。这些观点,站在读者的角度考察期刊编辑,可将其角色定位为“服务者”。可是期刊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文化商品的特殊属性。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期刊的信息传播和教育功能凸显,我国期刊迅猛发展。至20世纪末,我国期刊走向成熟,时尚类期刊异军突起。进入21世纪,读者对期刊娱乐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增加,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期刊编辑这一“服务者”的角色,也应随着读者的需求而不断改变,在适应时代、贴近读者方面有所作为。

从“老师”成为“朋友”

虽然期刊编辑的角色是服务者,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期刊的社会功能的要求也有不同侧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使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热情空前高涨,期刊的信息传播和教育功能被凸显出来。如徐柏容先生在《期刊编辑学概论》中指出,期刊编辑应向读者进行先进思想的宣传教育,以帮助读者克服、改造错误的落后思想,要发挥期刊的导向作用,满足读者的正当需要。从“教育”、“改造”等词不难看出,编辑的角色不仅仅是服务者,还担负着“教育者”也即“老师”的角色。这在当时一些期刊的办刊宗旨以及很多读者来信中也可见一斑。

进入21世纪,读者对于期刊的消费目的发生了变化,有读者调查显示,休闲娱乐已经成为读者阅读杂志的首要目的,追求知识居第二位。49.3%的读者希望综合文化类期刊能够“在承担舆论导向任务的前提下传播娱乐内容”[1],这表明读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刊编辑教育读者承担“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成为和读者平等相处的“朋友”,因此,在大众期刊中,很多编辑自称“小编”。有些期刊还开设类似“编辑部的故事”的栏目,展现编辑工作中的趣事和个人生活,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编辑在读者眼中从高高在上的“老师”变成平等的“朋友”,成为时代要求。

1982年,由湖北省文联主办的《今古传奇》创刊,创刊十多年一直坚持致力于“将传奇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文学能激发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振奋民族精神,让读者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知识与娱乐,得到美的享受”[2]。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期刊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和启发读者,期刊的娱乐功能被放在次要位置。如今的《今古传奇》已成长为全国文联系统唯一的报刊集团、中国最大的传奇文学基地。其成功的经验就是不断调整创新自己的办刊理念,不断地探索贴近读者之路,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通俗文学期刊“今古传奇体”,其编辑方针被总结为: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大众意识,时代精神。[3]其对“大众意识”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编辑与读者平等关系的一种肯定。事实证明这一编辑方针是正确的、有效的。

期刊编辑和读者是一样的,但期刊编辑的优势在于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资源。期刊编辑要将优势发挥出来,就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和“老师”这一角色要求编辑要高于读者不同的是,朋友之间更多的是分享。今天的大众传播,需要期刊编辑放下身段,从好朋友的角度考虑读者需要哪些信息,怎样更好地和读者分享这些信息,才能使读者体验分享传播所带来的愉悦。如很多大众期刊尤其是女性期刊的编辑,在刊物中自称“小编”,这一颇具平民化亲和力的自称,将编辑的角色定位为读者的朋友,编辑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在教育读者,也不是在刻意地引导读者,而是与读者平等的“朋友”,在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从“老师”变成“朋友”,并不是要期刊编辑放弃引导舆论和发挥导向作用,而是要求期刊编辑要目光向下,想读者所想,在期刊内容上突出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倡导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和谐社会。如在一些灾难报道、突发事件报道中,期刊编辑如果以平民视角来选取内容,以朋友的情怀来观照新闻当事人和读者,会让我们的期刊充满理性和温暖。尤其是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组织上,要平衡各方观点,防止舆论暴力。有效避免舆论暴力,尊重每个生命的基本权利应该成为媒体人的共识。尤其是期刊,因为出版周期比报纸长,有较充分的时间去核实网络尤其是微博上的爆料。微博是自媒体的典范,信息传播速度快而碎片化,很难将突发新闻全面详细客观地传播,更缺乏新闻背景分析,谣言大多是从微博传播的,如果有编辑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核实,读者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新闻事件。

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

在20世纪80年代,期刊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各种精神食粮,编辑常常隐居幕后,通过刊发作者的文章来启迪读者,虽然有些编辑进行相关创作,承担作者的任务,但也很少在期刊内容中成为主角。20世纪80年代编辑的服务性,主要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强调其为作者服务,督促作者创作、修改作者的作品等,通过服务作者来更好地服务读者。编辑被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沟通作者与读者,主要体现在期刊编辑对作者作品进行选择和编辑加工后刊发,传播给读者。编辑隐身幕后充当“中介”,读者所看到的内容都是由作者创作的,编辑是隐形的。作为21世纪的期刊编辑,则在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之外,承担了深入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并与读者分享的任务。

从“中介”到“分享”,意味着期刊编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承担更多的责任。期刊编辑要更加了解读者,才能知道新闻信息中哪些是读者最关注、最感兴趣的,同时在选择内容时也会更加谨慎,仔细辨别真伪,力求客观公正,以对读者负责。在很多大众生活类期刊中,编辑为读者提供各种生活资讯,亲身体验商品和服务,介绍各种实用生活信息,提供详细的体验报告和生活指南与读者分享。由此带来期刊的编辑理念更贴近读者的需求,使期刊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者和生活伴侣。

据相关读者调查显示,期刊所传播的知识在帮助读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获得大量的生活实用信息”和“可以紧跟潮流,掌握时尚信息”所占比重最大。[1]这一点在时尚类期刊表现更加明显,从不同年龄读者购买时尚类杂志的目的来看,多数读者是为了穿着、化妆以及美容而购买。[4]大量时尚生活类期刊的出现使读者的这一阅读目的得以实现,也促使期刊编辑去主动了解读者,像读者一样去思维、去看待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读者所想,才能像朋友一样和读者分享他们需要的信息。与此同时,编辑利用自身职业资源,可以得风气之先,敏感预测社会生活的各种潮流,再传递给读者,从这一方面来讲,生活时尚类期刊对社会潮流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很多期刊在下季潮流新品的时候,会附上商品的品牌价格等,在一些电子期刊上,甚至能直接链接到购物网站,为读者提供了超便利的服务。

如《嘉人·美妆》等指导女性美容、购物的期刊,自称“小编”的编辑深入大街小巷,搜寻有特点的商品和店铺,并作为一般消费者进行美容、购物旅游方面的亲身体验,写出体验报告并配以效果图片,这种服务分享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真实客观的消费参考。编辑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与读者分享实用的生活信息,已经不再是隐身幕后的中介者。

编辑从“服务”变为“分享”,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所以作为编辑,在编辑期刊内容之时,要慎之又慎,要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尽可能地维护读者权益,以免造成读者经济损失,损害读者身心健康。

从“幕后”走向“台前”

电脑没有普及之前,期刊编辑的工作环境是剪刀糨糊,其形象是埋头苦干,与读者的联系大多通过书信,虽也有编辑关心作者和读者的事例,也大多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型的。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观点得到当时很多编辑的认同。如《读者》首任主编胡亚权认为:“刊物发行量与杂志质量有关,跟市场有关,杂志好了,谁当社长都是一样的。明星是靠脸,我们是靠脑子在做事情。”[5]《读者》正是在胡亚权主编时代走向辉煌,这说明其思想是适应了当时读者和市场的要求的。

社会转型期和数字化时代,读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媒体和明星等来张扬个性,小众化时代的来临,使出版业进入“粉丝阅读时代”。这也呼唤期刊的个性化和期刊编辑的个性化,很多期刊的编辑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微博、电子邮箱、论坛等和读者联系。如《新周刊》主编封新城的新浪微博拥有100多万粉丝,成为网络上的舆论领袖。80后作家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就显示了明星编辑的市场号召力。有意识地培养明星编辑,成为很多期刊的一种营销策略。

如我国著名动漫期刊《漫友》实行明星编辑制度,打造具备偶像气质的明星编辑。其资深编辑张澍被业内人士冠以“首席动漫策划编辑”的美誉。由她包装策划的《一天》、《记得》、《我的路》、《80℃》、《绘羽》等本土原创漫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漫友》中最典型的明星编辑落落为例,她的小说在漫友旗下的《新蕾·STORY100》连载广受读者好评。《漫友》将其小说结集出版。如《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于2005年出版后一炮打响,跻身全国五大地区畅销书排行榜前10位,落落则成为《漫友》的当红明星编辑。《漫友》还邀请人气漫画家丁冰等为其小说配上漫画在《漫友》连载。落落由此成名,并在郭敬明的策划下出版了《年华是无效信》等人气小说。许多人因为喜欢落落而成为《漫友》的忠实读者,也有许多人因为喜欢《漫友》而喜欢上了落落的作品。《漫友》杂志用心打造“明星编辑”的思维理念,已经成为期刊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6]

有的明星编辑还突破出版业,在其他领域展现个人魅力,吸引读者。2009年《ELLE-世界时装之苑》与湖南卫视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合作,其主编晓雪出现在电视中成为一代“毒舌”,其个人博客点击率甚至一度超过韩寒和徐静蕾,虽然她的电视表现在网络上毁誉参半,但是ELLE期刊成功在25岁以下群体中建立了很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美誉度,这种通过展现编辑的个人魅力进行营销的策略可以说是成功的。

期刊编辑是期刊的创造者,编辑期刊是为了读者。所以期刊编辑为读者服务是不争的事实,时代不断发展,编辑在为读者服务中承担的角色也不断演变,但是这些变化都没有改变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这一事实,期刊编辑要不断地变换自身的角色,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要。

(本文为河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三十年期刊的社会功能演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YBRW103)

参考文献:

[1]孙聚成,张泽青.期刊与它引导的生活——2004年全国综合文化类期刊读者调查报告[J].中国出版,2005(2).

[2]李传锋.传奇文学的历史使命[J],今古传奇,1990(1).

[3]吴乐平.塑造自己的传奇——评《今古传奇》的品牌创新理念[J].编辑之友,2002(5).

[4]世纪华文.时尚类期刊读者结构分布阅读习惯分析[J].今传媒,2009(5).

[5]张大伟.《读者》办刊宗旨、方针与历程——《读者》首任主编胡亚权访谈[J].国际新闻界,2007(4).

[6]吴心怡.我国动漫期刊成长之路与《漫友》经营策略探析[J].中国出版,2009(9下、10下合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香港老太的惊人之举 下一篇:民族形象的超越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