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02 07:34:42

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提要] 随着独立学院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创新型教学团队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1日

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主要途径,以科研项目为牵动,以专业自主发展为重点的开展教学研究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队伍。而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创新,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学研究上的创新,只有在教学研究上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共有300多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发展,已基本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创新型教学团队是独立学院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因此,独立学院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创新主要依赖于教学研究的创新,而教学研究是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依托,以探索教学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的创新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对教学研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学科的教师缺乏紧密合作。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知识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各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传统学科界限不断被打破,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不同学科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也被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科学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高度的综合。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上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此问题提供了解决平台。

第二,独立学院现行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需要改革。教研室目前不仅是独立学院也是基本所有高等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加快,高考录取比例不断增加,如2013年高考录取比例为77.8%,和1977年的4.74%相比增加了73.06个百分点,学生在校人数也在急剧盘升。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难度加大,如教研室活动越来越少、本教研室的教师缺乏合作精神、教学改革乏力等。

第三,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学生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在新世纪的今天人类不断地超越着自我,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要具备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为了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竞争力,独立学院应适应时展需要探索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

二、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第一,促进各学科团队之间的联系,建立立体式教学网络。建立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实现整个学校跨学科之间教学的联系。在某一门课或者某一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其他课程或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机制和政策的建立来鼓励这种跨学科教学的实现。实现跨学科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建立科研与教学相联系的体系构架。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两者之间是冲突相斥的,有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大多数公办院校都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作为评判教师的主要依据,例如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中,科研水平一直作为评判资质高低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思想的长期存在是不利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在科研至上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愿意花较多的精力在教学工作上,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甚至也忽视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最为尴尬的是,作为独立学院,立校的定位往往是“教学型高校”,而考核教师的依据仍然多为科研水平。无论是强调高校的科研职能还是强调高校的教学职能,都是片面的。事实证明,科研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研,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有新鲜的思想、方法和内容的融入,教学也就变得枯燥乏味;而在高校中,教学也是科研成果的一个宣传渠道,让新的思想在学生们中间得到传播,甚至与学生引起共鸣,将研究推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第三,以一线教师为基础,强化团队思想建设。就目前我国的教学团队情况来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各一线教师往往注重自身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团队的意识,在新型教学团队建设中成为最大的阻碍。因此,在建立高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过程中,应以一线教师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意识。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当起带头人的任务;建立教学改革机制;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整个教学团队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队思想的树立,有助于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以就业为最终目标,鼓励“双师型”教学体系构建。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主要致力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是不符合独立学院最终教学目标的,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学体系,要求一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学模式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有利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五,独立学院应建立有效激励政策,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应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肯定教学经验丰富,致力于教学的教师,为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发其在教学团队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制定充分的经费保证政策,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应给予教学团队过程中诸如培训、研讨会、科研等事项中需要的经费支持;再次,打破以往的权利管理模式,应赋予教学团队更多自主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权利;最后,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要全面、综合、科学地去考核教师工作。

三、结论

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新兴产物,有着自身的优点也有着不可回避的缺陷。首先,独立学院在管理上来说,在一定意义上有着较强的自主性,比较容易进行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从而很有可能突破以往的教育教学体制,成为新型高等教育的典范;其次,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师资队伍都比较年轻,在教学改革中年轻的队伍往往更加具有鲜活力,但由于缺乏教学和科研经验,往往一些改革以失败告终。所以,建设独立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的过程中,有着灵活性的特点,而同时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要成功地实施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就要充分立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政策和方法的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5.

[2]于贵波,陶凤和,王书海.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3]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5]徐国财等.化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1.1.

上一篇:试论网络公开课传播形式与效果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