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企业化经营

时间:2022-08-02 05:01:50

谈农业企业化经营

市场功能的发挥需要客观的市场主体作为微观基础,在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天然的具有适合市场经济的某些相关特征。因此,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伴随着工业企业发展的结果,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服务性质企业发展的结果。因此,要发展我国相对落后的农业,必须把大力发展农业相关企业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变化快、市场风险大、市场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也迫切要求农业发展建立企业化形式的经营组织,通过农业企业化经营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所提到的农业企业化是指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包含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组织形式企业化和经营行为企业化两个方面的含义,目前所能涉及到的农业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企业三类。

一、农业企业化的理论依据

(一)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他指出交易成本主要有发现市场信息的成本和谈判及履约的成本。后来,张五常等又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并列举了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搜寻费用、测定费用、谈判费用、监督费用等,而对于如何减少交易费用,威廉姆森提出建立企业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进行产品升级才能避免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报复,要实现由单一的初级产品结构向农产品深加工转变。但是,我们看到我国农业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闭塞的信息来源问题,导致农业发展中交易费用过大。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阶段,单个农户由于精力和时间所限,他们很难做到既保证农业按时生产,又能搜集到所生产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信息,这样巨大的搜寻费用阻止了单个农户进行市场调查,随之而来的农产品滞销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力量决定着其谈判的条件,单个农户势单力薄很难在交易中与对方讨价还价。同时,在交易合同的签订、执行、监督过程中,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和信息来防止机会主义的发生。所以,我国农业要保持竞争力,实现产品结构升级,首先应降低农业发展中的交易费用,发挥特定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积极建立起与农产品紧密相关的流通和服务企业,使我国的农业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而是要把农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体系,使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时刻与市场变化相协调,降低农业发展成本。

(二)规模经济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经济能使企业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而使企业单位成本不断下降,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当代企业规模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农业的竞争更倾向于规模化、集约化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利用农业新技术,发展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使他们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相比之下,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分散经营和粗放经营状态,农业科技利用率低下,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没有达到有效的利用。因此,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而对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实现途径,笔者认为发展农场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下更具有可行性,这里所讲的农场就是指建立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股份制在股本的来源上可以包括:1、土地入股。农民以土地形式加入股份,并获取一定的分红,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安心在外务工,同时又不担心土地的耕种问题。2、资金入股。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资金,这是今后农业发展中资金来源非常重要的渠道;另一方面农民可以利用打工的收入进行投入,并获得一定的报酬。3、设备入股。在我国农村,有许多农户拥有自己的固定资产(拖拉机等)。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农户农业机械设备投资重复和浪费以及闲置现象极为严重。建立农场后,农民可以将自己的资产折合成一定数额的股份,农业生产机械由农场统一管理使用,农民凭其股份获得分红。4、技术入股。允许那些拥有知识产权的农民以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投资入股,同时也可以吸收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投资入股。5、农业工人。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工人,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以后,可以使农民有了工资收入来源。通过这种股份制形式的农场使农业中有限的资源实现了有效利用,同时股份制这种企业化的经营形式也使农业科技有了推广的主体和动机需要,有利于农业吸引大量资金形成规模化经营。

(三)产权理论分析。科斯、阿尔钦等人认为,产权具有清晰性、收益性和排他性特点,清晰的产权能够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各要素效率的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在农村中存在很多与土地产权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国家规定农民拥有经营权,但是拥有多大经营权,以及相关的经营权的实现方式都没有严格的界定,这就影响了土地要素效率的充分发挥。同时,农业中还有很多资源尽管产权明晰了,但是没有发挥他们作用的实现形式。比如,农业中的技术人员、剩余的生产资料、集体森林资源等,通过企业化的组织形式,不但具有明晰产权的作用,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产权的作用,根据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经营制度,明晰相关产权,迅速发展起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农业企业化政策建议

(一)大力培养农业企业化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风险意识的农业企业家。因此,现阶段国家要大力营造农业企业主体,要通过创造环境,积极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拥有特色产品的农户尽快向农业企业转化。要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保护农业企业家的利益,从而激发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二)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完善要素流转机制和交易市场。首先,继续巩固家庭承包制成果;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实现土地的商品价值,使其能够比较自由的进入要素市场。■

上一篇:反倾销法中“国内产业”界定分析 下一篇: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战略联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