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课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探索

时间:2022-08-02 04:13:38

非课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探索

【摘 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评价过程要注重实效,要贯穿教育始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并且,应当依据事实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必须精心构建、认真策划、科学设计、细致运作,使考评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非课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评价机制 创新

有人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务“虚”而不务“实”,已经使思想政治教育陷于“两张皮”的境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实践成果科学地固定下来,并形成指导教育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机制。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已经形成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如教育树人、文化感人、环境育人、榜样引人、历史养人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课程教育模式。因此,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必须以动态的视角和宽广的眼界,观察和把握新形势、新情况。以创新的精神探索符合新生代成长规律和适合新时代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

一、评价理念上坚持强化发展功能为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人类不仅作为工具而发展,也作为目的而发展,“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自由的王国就开始了”。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指社会发展,更指人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念应坚持强化发展功能为主。

所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在促进评价对象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等实际价值方面的功效和能力。即,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自我纵向比较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评价都是发展评价的很好体现。纵向比较的内在差异评价,容易评出进步、评出信心、评出方向、评出成绩;过程评价能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并从中摸索方法,体验乐趣,养成独立研究和合作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育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工具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有用性,内在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自身的有用性,教育的内在价值自然是人的发展,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其工具性价值。内在价值是根本,工具价值是内存价值的延伸,所以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非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独立人格。即,从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大学生和谐、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就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评价制。比如:如何辩证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阳光心态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成长动力,使“育人为本”真正成为工作的价值目标。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与之相配套的发展功能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根本功能。着眼发展的评价既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心理,培养乐观情绪,形成发展动力;又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明确发展目标,了解现实状况,开发潜能;还有利于启发教育者探索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确立发展策略。

二、评价方式上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生命过程,复杂性是生命和社会运动的显著特点。所以,简易鲜明的量化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合评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生命过程的价值。特别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愈加多元化、评价方法愈加多样、评价内容愈加全面,并且日益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必须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建立定量与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实际状态或资料分析,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评判。常见有苏格拉底式研讨、专题作业评定、实习实践评定、档案袋评定等多种形式。目前各种各样的“道德银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性评价试验田里绽放的花朵,每当志愿者做了好事,“道德银行”便将这些好事登记在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蓄卡上,作为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记录,这些志愿者如需帮助时,可以根据自己积攒下来的“储备金”,凭卡向“道德银行”支取――申请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回报人们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当“储户”在今后发生困难时优先获得别人提供的无偿援助。这其实是一种社会互助方式,“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这就把道德建设、道德实践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人们的日常交往之中,真正做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互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一项教育活动下,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甚至于是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教育更应当关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这一个”,简单的量化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妥当的。同时,受教育者掌握的知识是不确定的,其中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不过是树上的果实。而“只好意会很难言传”的隐性知识经验是智力资本,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在人生创新性的成就中,隐性知识经验是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是不可预测的,用量化标准来考评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定是徒劳无益的。因此,必须坚持以质性评价为标志,建立定量与模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新思路。

三、评价内容上坚持以彰显人格为上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的预演期。自主和独立的学习方式使宽松、自由成为学习的最大特点;多变的生活环境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相对复杂的人际环境是大学生面对的新课题;思想多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要求大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知识传播的同时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完满人格,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内容设定上必须彰显“人格本位”。

著名法国哲学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这里的“品格”就是“人格”的意思。所谓人格就是指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尊严、气质、风度、品质和学识等方面特征的总和。通常有健康人格和高尚人格之说,健康人格是从“心理学”层面讲的,是指个体做人的起码资格、性格和品格的总和。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身心的发展;高尚人格是从“道德”层面讲的,是指一个人具有崇高社会道德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总称,是人格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在个人品德上所追求向往的完美人格。

现代人格具有奉献性、独立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无私奉献,大学生应把“敬业奉献”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大学生人格的必然要求;并且必须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即,独立的人格,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经济一体化的革命,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全球化视野、开放性思维能力,人们的人格形成不仅受本国制度、价值观的影响,也必然受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一个人的创新性人格特征表现在: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求知、不满现状,青年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性人格,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进步。道德、智慧、审美构成了完满人格的全部特性,人格的智慧特性、道德特性和审美特性构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内容上的一个完整框架。

智慧特性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真心理倾向的反映。人类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特性对客观规律、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才能在客观物质世界面前和人类精神世界面前最终实现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科学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在人类的智慧特性中,包括着全面而又系统的知识、人的逻辑认识能力和逻辑实践能力的理性因素;又包括直觉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猜测能力、情感认识能力,以及探讨真知的良好愿望、兴趣、动机、习惯和对真理的真诚等非理性因素。因此,人类的智慧是智商和情商的综合,毫无疑问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道德特性是人类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善心理的反映。道德教化人们向善,要善待他人、善待集体、善待社会、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集体、社会、大自然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种向善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特性的核心构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

审美特性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美心理倾向的反映。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审美境界是人格塞满的最高境界,运用人类社会实践创造的一切文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改善人的审美结构,从而给人的心灵以本质定性。因而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真、善、美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理想追求,也是大学生人格的根本。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教育失败的悲剧之源,也是“教育荒废”的宣言。人类的发展得出一个沉甸甸的结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因此,摒弃“知识本位”,彰显“人格本位”,这是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内容设定时的一种有益思路。

四、结语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这些变化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等人才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新人的特殊使命。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必须果断地给予大刀阔斧改善与革新,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科学培养,这是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孟宪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课程教育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2.

上一篇:小学语文句式训练的方法 下一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