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2 03:17:32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因变量,其他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数量化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的政策评价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理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不足,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小影响。1978—1990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2%以上。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低走,从1991年的61.8%下降到了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呈下降态势。1978—199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上下。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居民消费率也呈下降态势,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

消费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和城市居民消费,我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其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市场不健全,消费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城镇居民消费能力进行研究,寻找刺激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消费理论在凯恩斯之后有很多变化和发展,包括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收入理论等。名义收入对消费倾向具有影响,即使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但消费者通常会注意到货币收入的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倾向会增大,这也就是所谓的“货币幻觉”。除了收入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之外,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人口状况也会影响到消费水平。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仅从几个可能的因素着手,分析各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可能因素包括:城镇人口自然增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针对以上各因素,建立模型:Yt=β1-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μt。其中Yt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X2t为城镇人口自然增涨率。X3t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4t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X5t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μt为随机扰动项。

三、参数估计和模型修正

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查找1981年至2009年相关数据。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τ统计量为—3.357,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小于临界值—1.607456,故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EVIEWS软件,通过OLS估计有:

通过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投资过多必然会带来消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投资会促进消费,但在总体上,居民用于投资的钱过多,必然会导致消费的减少。城镇家庭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很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钱就会增加。

以上结论与经济理论和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是吻合的。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分配制度

1、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我国长期以来分配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种政策导向造成了居民生活严重的两极分化,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今后应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初次分配中充分市场的调节重用,再分配中加强政府的调节重用。

2、合理的调整税收制度,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受到个人所得税、赠与税、汽车使用税等税费的影响,国家的税收政策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同时,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扩大转移支付,努力提高低收入阶层、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创造更多条件使人民拥有财产性收入,适度调节过高收入。

(二)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1、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经济运行要求各部门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用于积累的资金过多会挤占消费基金,导致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负担过重,消费滞后,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要实施新型对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向外输出劳动力;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增加就业。

参考文献:

[1]刘红刚.当前经济增长需要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前沿,2004,(09).

[2]白重恩,钱正杰.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滑[N].人民网,2010年1月2日.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尹世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消费经济,2004,(05).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下一篇: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