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模式:县域经济新亮点

时间:2022-08-02 02:49:27

三大模式:县域经济新亮点

江苏江阴、广州增城、四川双流再一次因为各自的特色发展模式在第八届县域竞争力评价榜单上名列前茅,它们的发展模式对于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幸福江阴

江阴市作为发达县(市),在“强县富民”的基础上建设以人为本的“幸福江阴”,形成了一个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模式。2005年,江阴在江苏省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达标县(市)。江阴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积累到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面小康达标后,江阴市发展的着力点转变为不断提升科学发展内涵,真正把江阴建成幸福之城。

建设幸福江阴,要求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幸福江阴的内涵是“五个好”――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江阴市在制定幸福江阴政策文件、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民意调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内容、新动力、新方向。

增城模式

区域经济因资源秉赋、区位人文、发展基础等条件不同而呈现出非均衡发展规律。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为了进行区域统筹发展,国家将国土空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一些县域内发展条件差异性大的县(市),也可以借鉴主体功能区的方法,进行县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在名称上不一定非要一样,在数量上不一定非要看齐,做好县域经济的空间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科学发展。

增城模式的成功在于,创造性利用主体功能区的思路,比较早地,适时地制定规划,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晰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定位,还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并落实到位。现在有些县(市)也进行有关区域定位,但不能做到贯彻落实,非常遗憾。增城市在区域功能布局上,按照与国际化接轨的理念,将增城的发展与整个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发展格局、发展趋势紧密相联,实现差异发展和优势互补,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大功能圈”,推动形成各有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促进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

不断探索和完善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来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双流模式

县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域。县域经济将“三农问题”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放在整个县域上来通盘考虑,统筹谋划。

2003年以来,双流县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确立“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发展思路,加快了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规模化、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带动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双流县按照县城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在全县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双流县紧紧抓住成都南部新城建设正式启动的历史性机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160平方公里成都南部新城的发展规划。全力做好农民市民化文章,真正使双流县农民成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推进土地向业主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采取集中承包、竞标承包、业主承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土地社区内重组和社区外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向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规模业主集中,这是双流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大举措。土地向业主集中,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向工厂化、企业化方向发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双流县。

双流县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原则,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作者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主任)

上一篇:双流:“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下一篇:配套服务,开发区未来发展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