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02 02:28:31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应对策略

本文就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传统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策略。

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馆

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解放了民众的言论束缚,给予民众极大的自由,使他们可以通过自主行动来发现、选择和获取信息,而与此同时,传统图书馆也受到其巨大影响。新媒体通过将声音、图形、文字等转换成数字形式,极大冲击了传统图书馆以往的传播方式,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从图书馆中获取所需资料,进而将传统图书馆推向数字化发展道路

1新媒体的特点及其优势

智能终端设备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也已经习惯从各种新媒体设备获取信息。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新媒体在文献资源的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优势:

1.1文献资源获取快捷

在互联网上对书籍资源进行传播时,往往将图书的电子版上传到网站上,读者可以下载或者直接在线阅读,并且绝大部分书籍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有少部分可以通过付费方式获得。而传统图书馆资源传播方式中,读者需要亲自去图书馆进行查找,办理借阅手续后才能借阅,并要在一定时间内归还,这样的流程加大了读者获取资源的成本,让部分读者转向新媒体寻求资源。

1.2阅读携带便捷

和新媒体传播媒介相比,传统信息媒介存在不易携带、不易查阅的缺点。对当代用户来说,手机和智能读器等智能终端由于具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存储量大等优势,已经成为阅读的最佳载体。上班车厢或是等车过程的空闲时间中打开智能终端读几页电子书籍,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阅读书籍的主要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传统图书馆业务的发展。

1.3主动推送与个性化定制

用户通过网络访问电子图书网站,网站可以根据用户阅读历史和习惯为用户推送书籍资源,对于新书或者连载小说,网站具有更新速度快、资源内容丰富的特点,同时支持用户个性化定制,方便读者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而图书馆资源更新依赖传统出版行业,同时受制于采购周期,存在资源更新速度慢,覆盖率低等缺陷,可能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和实时性的需求。

2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图书馆

从媒体到新媒体,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更是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而传播环境的变化也自然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需求与消费方式。作为知识信息管理机构的图书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由文本转向图文并茂、声像结合

新媒体介质可以承载海量、异构的信息,这使得馆藏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由纸质转向数宇化,由文本转向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而对资源结构多样,却各自独立、缺乏关联的新媒体信息资源,用户常常显得无从下手,无缝链接、相互关联、整合检索成为他们的诉求。

2.2创造了全新形式的交互平台

Web2.0为新媒体使用者创造了全新形式的交互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可能以“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受者”三重身份活跃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中。Web2. 0应用于图书馆后,图书馆的空间(无论是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变得更有交互性、合作性,并且是以交流需求为驱动的,读者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资源信息的接受对象,他们期望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并且以新的方式使用图书馆。

2.3传统媒体与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日益融合

受众主体移动化、信息需求实时化、接收载体便携化等特征造就了传统媒体与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日益融合,这为媒体移动化提供了佐证。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用户处于移动状态中时,他们期望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信息终端在时间缝隙中获取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束缚于物理位置或时间制度。

图书馆用户在新媒体技术导向作用下产生的种种新需求都是促进图书馆再发展的动力。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一方而竞相构建自己的新媒体服务网络,将图书馆服务通过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等多种网络到包括计算机、智能手机、机顶盒、上网本等多样的用户终端上,如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服务、数宇电视服务,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服务等,另一方而,图书馆也在积极地利用Web2.0及其他网络开放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如利用RSS技术实现图书馆的信息聚合与个性化推送,基于Wiki的图书馆学科信息库等等。无论是何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不变的,即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时空性、多元性、分众性等传播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的信息行为与消费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新媒体在图书馆的使用价值。

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策略

3.1转变观念,重新定义图书馆

对传统图书馆来说,对出版物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存储等操作是其基本工作,对书籍进行保存与知识的传递是其核心功能。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对图书馆的定义已经不能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转变理念,重新思考图书馆的定义和内涵。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的定义应该是对多种媒介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处理及保存,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数字及文本信息资源的综合平台。在这个定义下,图书馆应该可以提供除了印刷出版物、光盘等使用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外,还可以提供电子读物、数字化音视频文件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感受文化的平台。

3.2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图书馆的责任都是担当知识的传播者,通过将馆内文献资料等经由图书馆的优质服务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能够从图书馆中获取大量知识财富。在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立馆基石,因此,要将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图书馆,就需要将图书馆馆藏全部转化为数字信息,再为所有数字信息建立数据库并放置于网络平台上,以便于读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网络是发展大型数据库的前提,而数据库则是发展网络的基本,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在数字图书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要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56页)就必须秉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建库的思想理念,强化数据库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建设。

3. 3应用新技术,实现图书馆快速转型

有人预测到2020年,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图书出版市场总额的50%。由于数字化的发展往往呈F出指数型增长态势,一旦跨过50%这个临界点,数字出版的发展将越来越快。一个以纸质型资源和纸面阅读为主的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数字型资源和数字阅读为主的全媒体时代。但从图书馆发展现状可以看到,国内大部分图书馆对此缺乏准备,即使欧美等一些较发达的图书馆也在转型的探索和实验中。从纸质型为主体的图书馆向全媒体图书馆过渡是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转型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获取和利用好知识。图书馆正在经历从“书”的图书馆到“人”的图书馆的转变。通过读者的需求去设计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可以将“资源决定服务,服务决定需求”的固有模式调整到“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的新模式。在高新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依然需要感情交流,尤其是需要有现场感的互动,图书馆不再是传统的阅览室,而是人与人、人与信息交流的地方,一切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今后以知识流为中心组织管理的主题图书馆会越来越多。

3.4强化新媒体技术应用,重塑图书馆服务品牌

图书馆借助建立数据、语音、视频融合平台,开展基于“全媒体”时代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如利用音频和视频来展示更为直观的动态信息;对于使用宽带网络或4G手机的受众则可用在线观看3D展示、VR视频等,通过品牌服务提高社会关注度和用户占有率。图书馆可根据自己优势及人力、财力,利用三网融合平台运用合适的版面和时段,开设自身特色的品牌节目。

4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甚至思想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处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和图书馆服务形式带来全新改革。图书馆在积极地走向新媒体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对传播方式的改变保持清醒的认识,以科学的新媒体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并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惟其如此,才能让图书馆事业在新媒体时代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成铭,詹庆东.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

[2]蒲叶.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与决策的探析[J].科技传播,2013(12下).

上一篇:浅析中小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 下一篇: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