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对普通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02 02:26:11

定向运动对普通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为了能够提高普通在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以便提高大学体质健康,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本文通过对保山学院的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定向运动训练,然后对测试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定向运动对于提高普通男女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肺活量、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学生的体重指数和柔韧性没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大学生 保山学院

近年来定向运动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定向越野运动又叫徒步定向,是指参与者利用地图和指北针两种器材自己选择最佳前进路线并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标明的每一个点,用最短时间完成者胜出[1]。本文通过对保山学院的40名在校普通大学生进行了4周的定向运动锻炼,然后研究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情况,为学校开展体育健康课程提高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保山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大一、二、三学生4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20名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定向运动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资料且根据本文的研究测试要求,加强对实验法、体育测量等相关资料的查询和学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和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具体实验方法看附件

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通过spss科学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体重指数的影响分析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2]。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对象体重指数训练前男生为18.9-23.8范围,女生为17.8-23.6.训练后的范围男生为19.2-23.8,女生为18.2-23.6;

针对上述结果,我们通过查询体质健康测试评分表,大学男生的正常值在17.9-23.9之间,女生在17.2-23.9之间。说明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为期8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对体重指数的影响不够明显。造成影响不够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训练的时间短。

(二)定向运动对大学生耐力和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可以提高有氧耐力的能力。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对象训练前后的800/1000m测试成绩和肺活量的变化情况,男子运动员在训练前1000米成绩平均为232s,女子800m成绩为234s,训练后成绩男生的成绩为206s,女生为204s。针对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定向运动对于提高研究对象的耐力和肺活量有明显的效果。

(三)定向运动对大学生速度速度和爆发力的影响分析

爆发力是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极大的肌肉张力,我们说肌肉在爆炸式的收缩,相应的肌肉张力就称为爆发力。爆发力的好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肌肉的最大和最快收缩的能力。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通过60m来测定学生的位移速度,通过立定跳远来确定学生的爆发力的差异。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对象在参加8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后速度素质和爆发力都有所增加,男生50米在训练前均值为7.94s,女生为8.92s,训练后男生7.45s,女生为8.53s。

研究对象在参加4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后,速度素质和爆发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从而得出结论,定向运动可以提高普通大学是速度素质和爆发力,但是这一提高能力是有限的。

(四)定向运动对大学生柔韧性的影响分析

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关节幅度的增加,对于提高动作质量十分重要,往往柔韧性越好,动作就越舒展、优美和协调,并且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3]。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训练前研究对象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8.6cm,女生为12.5cm,训练后男生为10.5cm,女生为14.6cm。说明训练前后没有差异性。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为期8周的定向运动后对普通大学生的柔韧素质提高不明显。

三、结论

(一)通过4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对普通男、女大学生的体质指数没有明显的提高。

(二)通过8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对于普通男、女大W生的有氧耐力和肺活量都有显著性的提高。

(三)通过4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对于普通男、女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跑爆发都有显著性的提高。

(四)在经过了4周的定向运动训练,对于普通男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翁林.浅谈定向越野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前景[J].体育文化导刊.2003,(5).

[2] 董会敏,高秋菊,闰玉英等.体重指数腰围预测成人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危险度及交互作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6):678-680.

[3]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1):292-296.

上一篇:男大学生运动员骨密度受不同专项运动训练的影... 下一篇: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