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8-02 02:13:26

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质量与产量的高低与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如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本文主要探讨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运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对提升水稻的质量起到帮助作用,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水稻高产目标,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稻;产量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不仅是水稻生产大国,也是以水稻为主食的国家之一,在对水稻生产与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我国土地广阔,但由于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较少,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水稻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水稻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现高产受到诸多因素阻碍,因此,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栽培技术在水稻的生产与种植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栽培技术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只有结合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栽培技术,才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以此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水稻的栽培方式

稻米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容易消化,不仅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且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以水稻为主食。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水稻直播栽培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剔除育秧和移栽这两个步骤,在水稻田里直接播种、培养水稻的一项技术。在运用这一项栽培技术时,水稻品种要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能够尽早发芽、分蘖力适中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土地的选择方面要做到早翻耕,保持水稻田面平整,将高低落差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便于施肥、打药等工作的开展。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具有高效率、省时省力、生育期短等优点,在大规模种植水稻时可以采用这项技术。1.2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技术,所适合的地块必须靠近水源、地下水位要低、土质要肥沃,水稻品种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最好让种子浸泡72个小时,催芽2~3天后再进行播种,所达到的效果更好。在播种时一般是选在早晨,把苗床地浇透水后进行均匀的播种,有利于水稻的良好生长。水稻旱育秧技术适合不同生产方式中采用,具有高效率、便于管理、经济效应高等优点。

2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在生产实践中,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采取的栽培方式对水稻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2.1不同生态环境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一是温度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水稻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横跨五个气候区,其是喜温性短日照作物,温度、光照对水稻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北方寒冷的地区种植水稻,其产量和质量不高,而在南方炎热的地区种植水稻也不利于水稻高产,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稻中的营养散失,其质量和产量都不高。有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区水稻的分蘖期和灌浆期温度差异比较大,因此,要选择适应的温度,在合适的温度下以及合适栽培技术的作用下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水分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水稻是水生植物,充足的水分是水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具有充足水分地区种植水稻是可以实现高产的目标。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降雨量年度间差异较大,种植在该地区的水稻会受到水分的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受阻而减产,因此处于既湿润又水源充足的地区比较适宜水稻的种植与生产。2.2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水稻的栽培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实现高产的途径也是不尽相同,而不同生态环境对水稻产量也会有所影响,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水稻栽培方式的选用应该根据不同生态环境而选取合适的方式,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秧龄移植能够有效提高产量的全部或者是部分的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二是长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确保实现较高的群体颖花量,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三是长秧龄单苗手插在保证较高群体颖花量的情况下,促进籽粒达到充实灌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3结语

实现水稻高产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解决最为基础的温饱问题,保障人们的日常所需,同时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环境的不同和栽培技术的不同出发,对如何影响水稻的产量进行相关的探讨,以此解决水稻在生产与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珍环,李正国,唐鹏钦,李志鹏,吴文斌,杨鹏,游良,唐华俊.近30年中国水稻种植区域与产量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3,(05).

[2]王伟妮,鲁剑巍,何予卿,李小坤,李慧.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1,(06).

[3]陈浩,林拥军,张启发.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09,(18).

作者:胡民主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现状及反思 下一篇:谈心脏损伤病理基础与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