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缝制工艺》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02 12:56:22

中职《服装缝制工艺》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服装行业对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服装专业技能很值得我们思考。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确定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激励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使学生迅速掌握了《服装缝制工艺》的缝制操作技能。

【关键词】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服装缝制工艺的初级教育阶段,是服装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是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学科。它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缝制工艺把各平面的裁片组合成立体的服装,是成衣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服装缝制工艺基础,设计的服装款式将无法变为实际产品,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缝制技能,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十多年来,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服装缝制工艺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训练,使他们迅速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缝制操作技能。

一、确定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

要加强服装技能教学,首先要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技能目标:教师明确技能目标,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于初学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生来说,明确技能目标,更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既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也可以进行时时的自我估测,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我校根据服装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采用定制工技术等级考核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中级缝纫工的水平。

另外,根据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特点,一般把技能目标再细化,可以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第一年为基本款(男女衬衫、男女裙裤)的学习制作,第二年要求能根据市场流行进行变化并制作,把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一点在新生入学时就让他们明确,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这样,学生、尤其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一步步该走的路,走得怎样、有没有欠缺,时时可以自查,教师也可以时时检测。

二、激励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要薄一些,一般在学习上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不足,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因此,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激励教学策略成了提高学生兴趣的首要环节。我对刚接触工艺课的学生采取由手缝工艺到机缝工艺,再由零部件工艺到成品制作工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了进步和成绩时,一定是不失时机地激励和表扬,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劲头足,心态佳;而且还搞一些技能操作比赛,对工艺效果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学好工艺课,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加强自我训练,有效地利用时间来提高操作技能。

三、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规范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服装缝制工艺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工艺课教学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获得专业技能,而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通过操作练习才能获得。因此,笔者认为练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听讲解、看演示,再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生在操作训练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因此在技能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另外,学生训练时,注意巡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教师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并指正学生操作训练中的不规范动作和操作方法上的错误,以及操作技巧的不适应,因势利导,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技能教学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产品,对个别实习产品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些学生及时掌握技能。

2.引导学生训练技能。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有的学生就会错误认为只要动手就行,不需要动脑思考。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往往会磨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不动脑肯定是做不好的。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学生对教师示范操作的领会和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的前提下,强调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另外,现在的缝制工艺方法很多,在讲解了一种方法后,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或者拿一件成品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它的工艺流程,然后在由教师总结讲解。这样让学生有一种思考后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灵活掌握。

3.培养小“老师”,提高学习效率。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小“老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情况,把接受能力快、学得好的学生先教会,然后再让他们去教其他学生,小“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既锻炼了自己的口才等能力又加深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又个别指导。这样以“优”带“差”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4.及时技能检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技能考核是对技能教学的评估和检验,是评价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一般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技能检测都是在一个内容完成后就进行的。比如在男衬衫的缝制工艺中,讲完做装袖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马上安排技能测练,及时地检查了解具体的教与学情况。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考核,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有奋斗的目标,最后达到综合性考核所需达到的技能目标。

总之,在服装缝制工艺教学中,做为教师不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重于言教,教师应在教学中表现出对专业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前景的关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和想象,勇敢地去实践和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潜能,使他们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把其他课程所学到的一些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既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及扩展了基本理论与教学内容,同时又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基本功,逐步达到独立操作,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任务,最终具备现代服装业所需要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2005.5

2、高小霞《职业院校服装材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陕西教育.2008.9

3、徐 东《服装制作工艺教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5

4、张明德《服装缝制工艺》 高等教育出版2005.6

上一篇: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下一篇: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