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自我调整

时间:2022-08-02 11:59:06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自我调整

[摘要]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厌烦,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出现职业倦怠。要改变这种状态,不仅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的努力,更要靠教师从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自我调整;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21-01

职业倦怠一词,是在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首次提出,是指个体是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的心理及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多发于助人职业中,而教师职业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助人职业,在从事这份职业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社会责任重,职业期望值过高,特别是工作压力过大,往往容易产生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作为高校教师,学生的前途就是自己的使命,随着社会变化飞快,职场竞争激烈,社会舆论的压力及学生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情绪、情感衰竭和对人的负面反应都呈现递增状态。1981年心理学家斯等就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2.低成就感;3.去个性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职业倦怠的症状。

1.情绪衰竭。教师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容易出现体能上的疲乏、虚弱、精力不济,以及不同程度的情绪烦燥、易怒、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恶化、工作热情丧失等情绪波动。

2.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如果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理解与回报,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量,评价体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多种角色间的冲突等因素,都会使教师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更容易出现离职和放弃目标等职业衰竭现象。

3.去个性化。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自己或对学生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现在许多老师都在感慨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学生的需要越来越高,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承受各种社会舆论,甚至教师已成为教育界的弱势群体。多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使应接不暇的教师常常倾向于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甚至出现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的状况。

可以说教师职业倦怠不仅是肉体的疲倦劳累,更是心理的疲乏衰竭,身心无法负荷,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做出一个评述,希望“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面对职业倦怠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要以积极的心态转化危机,重新认识自我。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整

早在2005年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中,82.2%的被调查的高校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近年来,此数据呈不断攀升的状态。解决老师职业倦怠,使他们重新建立起积极的从业态度,不仅要靠国家、社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更要靠教师适时适度的进行自我调整。

(一)问题应对

1.提高业务能力。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变迁导致的适应困难,教师应从提高自身基础能力抓起,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拓展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改进教育方法。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增强个性中的积极因素,以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的教育策略,同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兴趣,转变被动的工作状态,使工作充满活力。

3.学会时间管理。许多教师将大多数时间付诸于工作,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分配和管理时间,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时间,生活工作两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4.协调人际关系。老师的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而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系统,也会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自我坚强、乐观、耐心的个性特征,不仅是缓解倦怠的良好途径,更能使教师容易接受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从而走出倦怠。

(二)情绪应对

教师在职业倦怠中会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嫉妒等心理问题,情绪波动大,对工作敏感度降低,不再有热情和活力,调整自我,做好心理调节尤为重要。

1.做好自我的心理健康维护。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问题时学会自我分析,自我鼓励,增强自我效能感,并且调整自我期望值,避免落差过大而产生的挫败感。

2.利用心理调节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压力无处不在,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当面情绪困扰时,可以利用宣泄、暗示、转移、升华、放松、脱敏、满灌等心理调适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来解决。

教师的职业在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影响,正视存在的压力,并依靠自我,调整应对策略,积极调整心态,培养良好个性,全方位发展和完善自我,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信息和热情。

上一篇: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下一篇: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