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双师双导”模式探索

时间:2022-08-02 11:50:36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双师双导”模式探索

摘 要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是以设计为先导,注重客户需求、个性化作业较强的专业。我们探索实施以“双师双导”为重点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解决目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实际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建筑装饰 实践教学 双师双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uble Teacher Double Guide" Mode Expl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GUO Limei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Sichuan 644003)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fessional is a multidisciplinary, highly specialized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is designed for the pilot, focus on customer needs, personalized job strong professional. We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teacher double guide" as the focus of the training model engineering alternating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urrent system of voc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in practice still have some issu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double teacher double guide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是以设计为先导,注重客户需求、个性化作业较强的专业。更需要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及成体系的职业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具有建筑装饰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建筑装饰企业期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以及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专业上需要一专多能,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但目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实际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建筑装饰专业的内涵改革与建设,实施校企深度融合,我们探索实施以“双师双导”为重点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1 当前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没有长效机制作为支撑,缺乏参与积极性,公司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冲突。在实践教学实现途径上,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学校是起绝对主导作用,而不是由企业或相关技术协会为高职教育制定标准,并利用其标准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进行认证。同时,大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没有有效的长效机制,难以稳定。此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高职教育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矛盾,致使很多企业不热衷基地建设,也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没有针对企业的赢利性,采取必要措施促使校企双方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无法形成“互惠和双赢”的局面。因此,虽然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发挥企业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

(2)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实践教学教师数量过少,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实践教师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认知过程理论与实际脱节。高职装饰专业应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仍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容易产生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训操作的不良倾向,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职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需要。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建筑装饰实践教学大多建立在虚拟项目上,学生无法从整体设计的艺术、技术、经济三者去考虑,只是偏重于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忽视了技术、成本等实际问题,导致了艺术构思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因为缺乏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在具体工作中显得不适应。

2 “双师双导”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学生兴趣的激发

2.1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环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既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也不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基本概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1994年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目前中国普遍认可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2.2 “双师双导”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 “双师双导”实践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时间、地点、人、学习内容及达到目的等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学习模式。具体内容为: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学生工学交替学习阶段的导师队伍。学生实践教学实行工学交替,前期以工程见习为主,中期以专业形成为主,后期以专业提升为主,重点是后期,以“双选”的方式,企业选拔部份学生,以实习的方式提前进入企业,学生跟随企业导师完成真实的工作过程,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强化并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学生在此阶段重在综合能力培养与应用。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设计能力,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企业实行集中培训,定向使用;企业与学校互派教师,双向考核双指导。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装饰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并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察,给出阶段性考核意见,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鉴定与评定考核;学生以工程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带毕业设计成果回校答辩;完成毕业答辩后进入企业正式就业。

“双师双导”贯穿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主要分3个阶段形成:

教学第1阶段――专业初识:通过专业导论将市场、企业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学生进入企业了解家装设计师、施工管理、家装策划等岗位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职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同时学生掌握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知识与能力。

教学第2阶段――专业形成:通过由企业导师到学校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了解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同时校内导师将企业真实案例转化融合到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此时,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第3阶段――专业提升:学生跟随企业导师完成真实的工作过程,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强化并拓展学生专业能力,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家装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并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察,给出阶段性考核意见,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鉴定与评定考核。此时,学生重在综合能力培养与应用。

“双师双导”的实施,有利于在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社会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密切产学双方的合作关系,对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谋求突破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从2010年开始至今,连续4年在建筑装饰专业实施“双师双导”模式。参与学生涉及4届共176人,合作企业包括宜宾、泸州、南充、遂宁、成都等多家知名装饰企业。参与项目有学生在完成学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对装饰工作流程进行实际学习,其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学生和企业参与度和认知度都较高。“双师双导”教学模式实施数年,基本上呈良性循环状态,一方面我们得到建筑装饰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充分发掘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密切产学双方的合作关系,通过在实践中的完善,建立了学校、企业两支指导队伍;实现了学生实习、就业对接,满足社会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要求和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合作,企业提前进入学生培训,一方面可提前选拨一定素质的准员工和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可在该批学生未毕业之前就完成企业对其在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实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既快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的迫切要求,大大调动企业参与学校工学交替的积极性,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通过合作,学校突破了校外实践教学的难点,实现单一课程实训中无法突破的综合性、工程性应用问题。学校避免了高投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同时,高效利用了校外导师的资源,有效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数量、质量问题;通过引进行业先进技术,为教学积累经验和典型案例,也提高了校内老师的职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解决了高职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行业需求的问题;解决了高职发展与教学内容、技能水平、技术水平与待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解决了职业育人、社会育人的问题。

再次,通过合作,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实际工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能力、专业技能,更是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下转第44页)(上接第35页)基础。由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依然处于教学进程的过程之中,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的教学安排,有学院实习纪律的要求和实习企业的严格纪律制约,他们会慢慢度过实习的适应期,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实习前后判若两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职业意识增强了,而且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快速成才。并实现优生优先就业,毕业就可上岗,上岗就可接任务的要求,真正实现高职培养先进的实用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于解决高职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一起构成的问题,即为之构成在社会中求得生存的基础。培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即培养未来实用型技术人才超越其职业领域、工作领域的个性能力,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来自各方面的新变化,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为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ZY13C23

参考文献

[1] 武小欣,李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

上一篇:大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