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平衡真题,感悟突破方法

时间:2022-08-02 10:58:15

研究平衡真题,感悟突破方法

化学平衡理论是鬲考热点和重点,2010年全国 I卷和II卷、2009年全国II卷等都将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理论作为II卷非选择题考,意在强化化学基本理论。本文选择一道高考真题,来探究其命题特点及其变化,从中感悟化学平衡理论的复习方法。

例〔2010 •全国I • 27〕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 =0.200mol/L及c(C) =0.20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

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

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

〔3〕该反应的H ,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b;

实验③:vc 。

【解析】〖1〉与①比较,②实验达到平衡时间较短,但是,平衡时六的浓度相等,即平衡没有移动,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合适催化剂”。实验③与①比较,实验③达到平衡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大,A的浓度由0.060 mol/L变为0.04 mol/L,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即该可逆反应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2)实验② A+2B C

开始(mol/L)0.100 0.200 0

转化(mol/L) a2aa

平衡(mol/L)(0.100-a)0.200-2a)a

0.100-a=0.060mol/L,a=0.040mol/L, α(B)= .同理,实验③中A减少的浓度为(0.100-0.040)mol/L=0.060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知,A减少浓度等于C的浓度,c(C)=0.060mol/L.

(3)根据实验③曲线知,升温,A的浓度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

(4)根据图象,4min,实验②c(A)=0.072mol/L、;实验③中c(A)=0.064mol/L.先计算

A的反应速率,后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六的浓度减小 (2)40%0.060mol/L(3)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

【评析】突破的关键是数清坐标的标量,读准数据; 根据斜率判断反应快慢。本题与2009年全国II卷第27题有共同之处。

(2009 •全国II • 27)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答题卡该题相应位 置上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

(5)如果该反应是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1 ;2;3.

【提示】本题考化学平衡图表及计算。

(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法画图,纵坐标表示X、Y、Z的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开始时, X、Y、Z分另为1.00mol、1.00mol、0,反应9min 时达到平衡,X为0.55mol,Y为0.1molZ为0.90mol,如图所示。

(2)1min时,X、Y、Z反应速率之比为 (1.00-0.90〕mol :(1.00-0.80)mol : 0.20 mol=1:2:2。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得出化学方程式为X+2Y2Z.

(3)

(4)根据表格数据知,该反应正反向是放热反应,即X(g)+2Y(g)2Z(g);H

【答案】(1)

(2)X+2Y Z (3)(4)45%

(5)升温、加入正催化剂(或加入适当催化剂) 增大压强

【评析】两道题最大的区别是,“根据图象数据只判断改变反应条件”过渡到“根据图象数据,既判断改变的条件,又说明理由”,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意在渗透新课标理念

解化学平衡的六种突破方法

通过上述母题分析,对2011年高考“化学反 应速度和化学平衡”可用六种方法突破:

(1)三段法突破化学计算。即求浓度、反应速率、体积分数、转化率等问题时,先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或某时刻量),然后结合题意信息,或用浓度(c= )、反应速率( )、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和转化率(转化率=巳参加反应的量与投入该物质总量之比)等公式列关系式。

(2)三步法突破平衡图象:采用“识图象、想原理、找联系”三步法破解图象。

第一步,正确识别图象,看清楚图象中标(纵坐标、横坐标:)、点(起点、拐点、终点:)、线(折 线、平台)各表示什么,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是先拐(斜率大)还是先平(先达到平衡,说明反 应速率较大),原理主要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还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用原理以前要“三看”可逆反 应:一看物质状态,二看气体分子数大小(即正反 应是气体体积增大还是缩小),三看正反应的反应热(放热还是吸热反应);找联系是指将图象与原理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即图象是文字表述的形象描述,二者有机结合能解决很多问题。近几年高考化 学主要考绘化学平衡图象。可以采用三步法画图: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标明纵坐标、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描点(起点、拐点和终点);最后,将关键点连接起来形成线。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确定斜率大小,根据转化率、浓度大小确定平台高低。如果要在原图象上补齐残图,则要先选准参考点,通过讨论改变外界因素对 化学平衡或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确定图线走向。

(3)化归法突破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实质是在同可逆反应、同条件下,起始投入反应物浓度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各对应组分百分含量相等。用化归思想理解不同条件下等效平衡原理:将各种情况“转化”成起始反应物浓度,当起始浓度完全相同时,能达到完全等效平衡。判断等效平衡要三看: 一看可逆反应特点,即等气体分子数反应,还是不等气体分子数反应;二看条件,即等温等压还是等温等容;三看起始投料,即开始投入什么物质,量是多少。如果开始投入有反应物和产物,则先通过一边倒法,将投入物质转化成一边,再判断。例如, 等温等容,对于等气体分子数反应,起始投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之比相等,可以达到等效平衡。可以这样理解:假设扩大或缩小容器的容积,可以将两种情况的浓度调整成完全相等(达到同一平衡),而等气体分子数反应,扩大或缩小容 器(使起始浓度相等),平衡不会移动。等温等压条件,可以用评PV=nRT,P=cRT理解,只要开始投入反应物量的比值相等,则其浓度一定相等,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注意:等效平衡中“等效”指 平衡体系中,同一成分的百分含量相等,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物质的量与开始投入量有关。

(4)控制变量法突破实验设计。即只改变一个量,其他量相同,探究某条件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设计数据表,分析外界条件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二是根据实验图象联系原理分析;三是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重点理解以下三点:①“减弱”程度小于“抵 消”;②在溶液中的可逆反应;③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竞争。改变条件平衡移动程度较小,化学反应占主要因素。例如,在哨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盐酸,氧化还原反应占主要因素。

(5)转化法突破化学平衡状态。采用转化法将不种情况转化成“同一物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再联系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气体 密度、气体压强、化学键断裂等判断。

(6)假设法突破移动方向。若缩小体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先假设平衡不移动,根据体积变化, 确定某成分浓度变化,与题目给出的浓度比较,确定平衡移动方向;若温度、压强、浓度中两个因素改变,每个因素对平衡影响不一致,移动方向由改变程度大的因素决定。

通过本题可以透视“化学平衡理论”可能创新 考的方向。

巩固训练

创新1等效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融合

1.(2010•北京•12)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 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创新2 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反应融合

2.(2010•江苏•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 ) 2NH3(g);)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 )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1>c3 B.a+b=92.4C.2P2

创新3 化学反应速率与电化学原理融合

3.(2010•全国新课标•2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04、K2S04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S0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 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4 硫酸溶液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硫酸铜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次实验设计,其中:V1= ,V6=,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 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 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 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1. C2.BD

3.(1)Zn+H2SO4 ZnSO4+H2CuSO4+ZnZnSO4+Cu

⑵氧化性:Cu2+>H+,硫酸铜与锌优先反应生成镁覆盖在锌粒表面,在稀硫酸溶液中, 锌与铜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加快了锌失去电子,使产生氢气速率加快.

(3)Ag2SO4 (4)加热、将锌粒粉碎或适当增加稀硫酸浓度.

(5)①V1=30 V2=10 V3=17.5②灰黑色红色或紫红色 ③硫酸铜溶液量较大时,产生较多的铜覆盖在锌粒表面,阻碍锌与稀硫酸接触,使产生氢气速率减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别丢失了独立思考 下一篇:“速度相等”背后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