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光伏产业:从资源优势到全产业链优势

时间:2022-08-02 10:15:08

内蒙古光伏产业:从资源优势到全产业链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自1990年以来,全球光伏组件年度产量从46兆瓦增加至2011年的近50GW,20年期间增加了500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6.5%。截至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6900万千瓦,近5年的增长率超过了49%。这一增速使得光伏产业成为到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光伏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德国、西班牙等国为主要应用市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超过85%,其商业化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2%,技术向着高效率和薄片化发展,未来10-20年内仍将是市场主流;薄膜太阳电池市场份额约占15%,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商业化最高效率达到13.6%,技术向着高效率、稳定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将持续下降,2015年光伏电价有望降至0.15美元/kWh。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这场新能源盛宴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朝阳产业的现实迷局

从市场来看,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欧盟2011年9月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我国占据超过50%的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这一市场仍将承受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光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

对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额光伏终端补贴,许多中国企业以为掘到了无尽的宝库,一时各地对上马光伏生产线趋之若鹜,但定价权的旁落无疑埋下了价格跳水的隐患。事实证明,对所有的光伏企业来说,2011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大幅削减光伏补贴、欧债危机、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使得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破产的光伏企业更是多不胜数。此外,中国光伏企业还要面对美国政府的“双反”调查,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

全球最权威的电子行业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关于光伏产业的最新季报显示,快速下跌的光伏组件价格将导致2011-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收益萎缩。光伏组件的过度供给和剧烈的市场竞争已致使2011年组件价钱敏捷下滑。尽管组件出货量持续增加, 2011年收益仍削减了10%,2012年预计还会持续降落。我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处于中间环节,前端(核心技术)、后端(市场)在国外。内蒙古正是在这个中间环节的前端——光伏组件材料的生产环节。由于近两年以来国内光伏组件制造环节的恶性竞争,成本失控,价格过快下降。对于许多尚未形成规模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造成生存压力。全球最大的10个光伏组件制造企业我国就占有8席。同门PK,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自酿困局(参看图1)。

行业洗牌 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近年来,太阳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取得了全面进步。2010年,多晶硅实际产量45000吨,自给率从2007年的10%提高到2010年的50%;自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2010年产量 8.7GW,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19%,硅基薄膜电池商业化最高效率达到8%以上,生产设备也已经从过去的全部引进到现在70%的国产化率。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2010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00MW,累计装机达到800MW,500kW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并网光伏系统开始商业化推广,光伏微网技术开发与国际基本同步。这些都为我国光伏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个政策和技术前提。

根据工信部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最低资本金比例、环境条件要求、项目每期规模、还原电耗等方面均有更为苛刻的要求,相对而言,一批多晶硅小企业不得不对即将出局的尴尬。从光伏产业界一度“拥硅得天下”,到多晶硅产业爆出产能严重过剩、遭遇金融危机价格惨跌,2011年多晶硅产业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逐步结束丛林混战局面。在这个行业,仅有少数的几家是大户,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其中多数都是瞅准了这几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局面不惜重金进入这一领域的。这些企业的产能普遍在百吨规模左右,对照这次的准入条件,在规模和能耗上基本上都没法达到要求。如此一来,那些具备规模优势的一体化厂商更有可能在成本竞争中胜出。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国产多晶硅依然短缺,所以“产能过剩”一说并不成立,多晶硅提纯环节仍有20%-30%的毛利润率。该次提升准入条件,令相关龙头企业直接受益。内蒙古引进的大型光伏生产企业获益更多。为了引导多晶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在能耗、环保及生产投入方面提高了门槛。

一、在能耗方面,根据准入条件规定,到2011年底前,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必须小于6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则将被淘汰。多晶硅目前的现货报价已达到114美元/公斤,而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才50美元/公斤。在一些低电价区域,不少中小多晶硅企业凭借低廉的电价及零成本的尾气排放获取高额利润。准入条件的出 台,将对高耗能企业提出挑战。

二、 在环保方面,准入条件规定,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水资源实现综合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率不得少于95%。此外还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区域进行了规定。按照《准入标准》,目前我国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都达不到环保要求。

上一篇:内蒙古奶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兴趣——开启英语学习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