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碎石桩在松软砂粘土中密实度指标

时间:2022-08-02 09:01:19

浅析碎石桩在松软砂粘土中密实度指标

【摘要】秦沈客运专线A—14标段东部试验段DK271+487.27~+520段为松软地基。设计要求采用桩长15.0米,桩间距1.0米,桩径0.5米,梅花型布置的碎石桩加固松软地基。成桩工艺要求为重复压拔管法。成桩后需进行重型动力触探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桩身密实度大于中密状态(N63.5≥10)。

【关键词】客运专线 工艺要求

一、施工概况

铁五局二处承担该工点的施工任务。于九九年四月二十日开始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按设计要求,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桩的施工。我们于99年5月10日~12日分别进行了17-25#、19-25#、21-25#三根碎石桩试桩的施工。铁三院岩土工程总公司于5月25日分别对三根桩及一桩间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密实度达不到设计的中密状态要求的桩段分别为桩身上部7.5米,6.1米,7.0米。由于试桩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我们拟通过改变施工参数来加强桩身密实度。分别于6月26日~27日进行了17-26#,21-26#,22-25#三根试桩的施工。施工过程中,因加强了施工参数,17-26#灌石量竟达6.0立方,22-25#达4.5立方,致使17-26#灌的碎石已挤入19-26#桩身内(成孔后发现的)。

鉴于两次试桩检查结果均表明桩身上段密实度很难达到中密状态,秦沈总指、总监办于七月底下达会议记要,同意该工点的碎石桩施工。但是要求施工过程中加强桩身上段施工参数。

于七月底正式施工,至十月十四日施工结束,共成桩1292根合13685.85延长米。其中,施工过程中,因按设计的15米的设计深度,很多桩根本达不到此设计要求。鉴于此,设计院曾将原设计的0.5米的桩径变更为0.3米,而桩长维持不变。但导管直径的减小,仍未能改变达不到设计深度的问题,后又不得不将桩径变更还原为0.5米,而桩长由15米改为9米,即要求打入砂层。之后,施工才得以顺利展开进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提供的施工参数进行过程控制。

二、成桩检测

按照设计要求,成桩1~2周后(待孔除水压力消散),要对桩身及桩间土进行动探检测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分别按照抽检频率2%、5‰进行。10月25日~11月8日,铁三院若土工程总公司对该工点工程桩进行检测。动探检测桩身26根,桩间土26根,静载荷试验6根。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不均匀沉降明显(地表隆起).

三、原因分析

动探与静载检测结果的不相符,给如何正确评价该工点碎石桩加固效果增加了难度。而究竟该地层(主要指上部5米左右的松软砂粘土及软粘土)是否有必要要求桩身密实度达到中密壮态的要求,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我们先来看看本工点水文地质条件(由铁三院提供DK271+495断面左、中、右地质剖面图)。

本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地表为松软砂粘土,黄褐色,浅黄色,软塑至流塑,γ=19.4KN/M3,CU=13.7Kpa,φu=3.7°,qc=0.84Map,厚2.3~3.0米,基本承载力为100KPa;上部为软砂粘土,深灰色,流塑,qc=0.45Map,基本承载力为90Kpa,层厚3~4.8米;中部为细砂,浅黄灰色,中密,饱和,qc=8.33Map,基本承载力200Kpa;下部为砂粘土,黄褐色~灰褐色,硬塑至软塑,局部有砂层透镜体,qc=1.55Map,基本承载力为180~250Kpa。

碎石桩属于散体材料桩,其桩体承载力和桩身密实度取决于桩周土能提供的侧限约束力。桩周土抗剪强度越低,侧限约束力越小,桩身密实度越难达到要求。从表二可以发现,抽检的26根工程桩中仅有5根(占19.2%)桩身密实度基本合格外(该种桩型上面1~2米略小于中密状态是很正常的),其余桩身密实度均达不到设计要求。并且我们很容易发现,桩身不合格段长度、位置同桩间土不合格段长度、位置很接近,这充分说明了桩身密实度和桩间土侧限约束之间密切的关系。

土的灵敏度越高,受扰动后抗剪强度降低越多,桩周土对桩身侧限约束力越小,桩身密实度越难达到设计要求。我们通过表二进行桩间土与原状土密实度的对比可以发现,由于松软砂粘土受剧烈扰动后,仅管时间较长(均有20天以上),但强度恢复仍然很慢。随着今后填土过程的逐级加载,碎石桩桩身作为排水通道,地基发生排水固结沉降,地基土发生压缩后,桩及桩间土密实度会逐渐增大。

如图五所示,桩体中某一点受到自重应力q自,外加下压振动力F,垂直反力N,水平方向上桩间土侧限约束力ftz力对的共同作用。由于桩身碎石有应力扩散作用,在力F与q自,反力N的作用下,该点在垂直方向上被压缩,在水平方向上膨胀。当水平方向上的桩周土的侧限约束力ftz小于桩对土的水平力fzt时,桩在横向方向上扩径,桩间土在横向方向上被压缩,直到二力平稳时,这种在水平方向上的扩径才停止。实际上,这种垂直方向上的压缩和水平方向上的扩径作用是同步进行的。若桩周土侧限约束力较大,则施工过程中通过导管下压及振动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的扩径作用很快结束,这样,在垂直方向上桩身密实很容易达到密实。而由于该区上部(大致5米以上)为松软砂粘土或淤泥质砂粘土,其抗剪强度本身很低,其侧限约束力必然很小。而且由于该土层经剧烈扰动后,土的原始结构遭到破坏,其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处于软塑至流塑的状态。这样,施工时尽管下压桩管并振动,因桩周土侧限约束能力低不能抵抗碎石桩的扩径(其中17-26#桩施工的碎石量竟达6立方,21-26#也达4.5立方,而且17-26#的碎石已进入相邻桩桩位内,这足以说明桩周土侧限约束力太小)。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过程如下:

对松软砂粘土,取承载力为120Kpa;

对碎石桩桩身,承载力按240Kpa,桩径按0.6米计算,则复合地基承载力为:即桩身密实度达到N63。5即可,而并非要达到10击的要求。

从我们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及碎石桩桩身密实度机理的分析,笔者认为对碎石桩这种复合地基桩型,成桩质量的好坏,加固效果主要由复合地左承载力控制为准,而其它指标(散体桩型的密实度等)只宜作为检测加固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等的可操作性是否合适的指标,而不应作为判断工程桩是否合格的标准。当然,碎石桩加固地基,最终要求为减小工后沉降。若能同时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工后沉降肯定要小一些。但由于地层的原因,某些工点密实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这并不能说明工程桩的不合格,只能说明该种桩型加固该地层效果不理想或者不合适。

上一篇:论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 下一篇: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