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认知理论应用

时间:2022-10-23 06:06:07

高校职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认知理论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教育的发展,高校与高职院校不断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素质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对高职高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现代社会中高校职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就社会社会认知理论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职业心理教育 社会认知理论

随着国家教育的水平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高校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高校职业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心理教育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全程的贯彻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教育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职业中可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价值。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和社会职场的需要,在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场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项工作却得不到切实的落实。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学生不断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许多学生不能适应职场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心理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社会中能够立足。然而由于职业心理教育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且教师未受到专业的训练,以及一些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出现的偏差和不重视,导致职业心理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1.教师在进行教育中,缺乏系统的职业理论指导,由于职业教育多属高校自身的行为,因此教师进行教学中缺乏材,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内容狭隘,对职场不能进行准确的描述。教师在进行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欠缺,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是浅层次的停留在就业指导上,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和讲解,以及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指南上。2.职业心理教育的机制还不完善,由于职业心理教育属高校的自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着一些弊端,且学校没有专门的教育指导机构和就业处,学生在出现就业困难和就业疑惑时不知道去哪里进行疏导和解决,而学校对创建机构也不够重视,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建设。3.学校在进行建设时,无法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因此资金比较薄弱。而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也不多,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师多非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为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职业心理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而且教师要对时下的职场特点需求,对国家的就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形势充分的了解,同时还涉及心理学,能够充分的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职业有个正确的认识。专业的职业心理教育教师的培训所需资金和精力较大,因此,学校容易忽视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指导老师很多是辅导员或者是教学教师,在专业的理论素养和人文关怀上还需要很大的提高。

二、社会社会认知理论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心理认知。学生在求职中由于缺少丰富的经验,在求职中还不够成熟,学生对于求职的主要知识来自于教师的教导,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观的树立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打破传统,将社会认知理论作为学生教育和求职的指导,对学生以及职业心理进行重新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职业心理,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行为更加的成熟,帮助学生不断地发觉自我的才能,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需求,教师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对毕业生的短期指导,对学生进行求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求职单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优势,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充分的挖掘,帮助学生在求职时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在求职中遭遇挫折的毕业生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重新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身的缺陷进行弥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针对在校生要进行长期的指导,进行求职只是的积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目标,从而激发学身的学习兴趣。

拓展职业心理教育的渠道,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育者只是在学生需要求职时才会进行就业指导,而学生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在求职中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求职的困难,因此教育者要改变这一现状,对有效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的运用,开展多种渠道的职业教育模式。同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大学社团活动较为活跃,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对学生进行求职礼仪与教育是事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中,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学生在求职中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求职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正确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华,金婧,范萍.社会认知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J].教育界,2011,(18).

[2]于海霞.高职高专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张海涛.迁徙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塑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上一篇:试论“中职”物流管理专业 下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