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02 08:53:10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树一帜。针对不同的人才及需求,德国设立了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以实际运用技术的应用科技大学等;在教育体制上坚持严进宽出;同时教学模式又是自由灵活的。因此,直至今日,德国高校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仍是极具代表性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 德国高校 教育体制 教学模式

一、当前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别

德国高校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4世纪。19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楷模。德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以实施学术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以实施工程技术教育为主的工业大学,以及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科技大学和少量的职业学院等。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是各不相同的,详见图1。

(一)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指传统的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通常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医学、农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学科的不同专业或专业组合,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学术型大学。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强调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使其毕业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Fachhochschulen,以下简称为FH)是旨在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是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FH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据统计,FH高校占据德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当今社会中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及近半数的企业经济师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是由FH培养的。应用科技大学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则得益于它独特的培养模式:

(1)按模块设置课程体系。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遵循应用性,适用性,行业性原则。它主要根据专业相关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技能为基础设计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由于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

(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德国FH的应用型也同样体现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德国FH的教授必须是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的所谓“双师型”教授。同时,为了培养与企业、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还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了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FH才能保证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项目教学、毕业设计等。而引入企业实训学期是FH教学活动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通过安排一个或两个企业实训学期,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60%―70%来自企业或在企业中完成,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始终紧贴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避免了毕业生与产业界需求脱节的情况发生。

(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简称BA)最早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适应当时企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职业学院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原则,采取“双元制”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地点实施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双元制”教育模式在第三级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职业教育,成为比技术工人更高一层次的实用人才。

二、教育体制宽进严出

德国没有统一的招生考试,实行入学资格认可原则,一般的专业招生也不受名额限制。相比于国内的大学招生方式是比较宽松的,宽进的好处在于不以一次考试定终身,从而使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同时德国高校实行严出制度,学生淘汰率很高。这种制度对在校的大学生有着极强的鞭策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毕业考试是整个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环节,从而保证了其学位的高含金量。

三、教学方式灵活自由

德国高校的一大传统就是一直保持着教学自由和学生学习自由。各专业无统一的教学计划,除一两门必修的基础课外,所有课程由学生根据学习条例和考试条例自由选择。这使得课程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与学双方在学术上完全平等,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学校的实验室也是对所有人开放,随时可以接纳学生做实验。至于考试的方式,则是多变的,既有笔试也有口试,以笔试为主。由于课程通常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划定考试范围,这使得学生需要做好大量准备。这种学习方式无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理勤.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 (4).

[2]梁燕,高宏毅.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析与对比[J].价值工程,2011,(36).

上一篇:审计理论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 下一篇:“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