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量词 巧添文采

时间:2022-08-02 08:44:02

在词类大观中,量词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类词,似乎毫无文采可言,其实如果运用得巧妙,也可使貌不惊人的量词放射出熠熠光辉,成为灵动俊逸的绝妙佳辞。

一、让事物更形象生动

①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 (雍陶《题君山》)

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这种联想绝妙奇特,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②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 (茅盾《白杨礼赞》)

量词“轮”往往与“红日”搭配,在完成了表量功能的同时,也把红日那圆圆的如车轮的形象表现出来。例②中却别具匠心地用其重叠形式来修饰“麦浪”,使之具有了车轮般滚动感,随风起伏的麦浪形象立即浮现于读者眼前。

像这样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量词汉语中很多,如形容扁舟的时候喜欢用“一叶”, 我们能想象出扁舟在碧波万顷中轻似鸿毛,状似树叶荡荡悠悠的形态。再如“一汪泪水”、“两袖清风”等,用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小小的量词传达出丰富的意蕴。

二、让形象更具体可感

①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 (余闻:《一杯乡愁》)

乡愁是一种思想情绪,摸不着,看不见,而量词“杯”与之结合,便将其化为清香扑鼻的浓茶,浓香四溢,形象地展现出羁旅异乡的游子相聚,互吐思亲怀乡之情的动人场面,真是妙手著春。

②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新凉是一种感觉,不具体,作者用“缕”加以修饰,化无形为有形;由于通感作用,仿佛立刻使人感受到如丝拂身的清凉滋味。

量词的选用可使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凸现出来,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可感。如:“一线希望”、“一帘幽梦”等。再比如:“才高八斗”的典故,“才”怎能用“斗”来量呢?然而用这样的量词来说曹植才华横溢,却比任何形容词都形象生动。

三、让情感更强烈动人

①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与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一联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比喻的精当外,还在于量词的使用。“相思”是抽象的,诗人由香销成灰生出联想,用“一寸”修饰“相思”,变抽象为形象,与后面的“一寸灰”形成强烈对照,显示了美好事物被毁灭,迸发出内心的郁抑与悲愤。

②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 (老舍《牺牲》)

句中将计量微型物体的“枚”用于“美国博士”,鄙视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附带一句,老舍先生在小说《赵子曰》中写赵子曰对妻子的态度,也是通过两个量词“头”和“匹”把他的不满与后悔心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四、让句意更清晰明了

汉语中有些句子往往有弦外之音,准确使用量词也能充分体现句子的弦外之音。如某人的家里“来了十位客人”,从字面上看,这些客人也许坐一会儿就走,也许喝杯茶聊聊天。如果换一个量词,说某人家里“来了一桌客人”,情况就不同了,这种说法的弦外之音就是主人非得请客人吃饭不可。可见量词用得不一样,其隐含的意义就有差别。这种弦外之音是其他词汇所难以表达的。

那么,如何灵活运用,准确锤炼量词呢?

一、打破常规,临时借用。通常情况下,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是固定的,但在特殊语境中,为了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事物,抒发感情,完全可以打破常规。比如,荷花不说几“朵”,而说几“盏”;骆驼不说一“头”,而说一“峰”等。这种语言现象突出表现在对动物选用何种量词上,人们往往选取最能体现其特征的某一部分来作量词。例如,“一条鱼”与 “一尾鱼”,语言效果就不一样,前者感觉平淡无奇,后者却将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盖因鱼的尾鳍是鱼身上最富有动感的部分。在这里,用“尾”作量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朱自清在散文《绿》中则用“一带白而发亮的水”写瀑布,借名词“带”作量词,新颖形象,让人联想到瀑布细长、飘动的景象,富有美感。“我送你一打问候,三箱歌曲,每一箱都有十五贯希望”……这些量词表面上看使用不合情理,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能够引发读者全新的审美享受。

二、形象的比喻,合理的夸张。量词的形象性大多是和修辞方法尤其是和比喻、夸张糅合才取得的,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量词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和合情合理的夸张。如:

①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郁达夫《故都的秋》)

例①中作者把树顶上的积雪比做“白花”,更妙的是用量词“髻”把白花比成女子,通过此中介把顶着白雪的松树比喻成纯洁温柔的日本看护妇。这是极为简洁的传神之笔。上文中也有一些使用比喻的例子,希望您仔细揣摩。

例②通过“一椽”这样的缩小夸张突出了破屋的狭小,反衬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眷恋。

(作者单位:建湖县近湖中学)

上一篇:散文阅读教学需遵循四个原则 下一篇:浅谈植物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