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02 07:47:25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就会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取决于教师对多媒体的设计和应用。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觉悟、发展能力,才能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采用多媒体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每节课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在讲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录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引入我国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摘录了不少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地位提高、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图片和音像资料,这样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使声、形、文结合,把整个课堂融汇在图像中,吸收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原则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能增强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再现于课堂,对于重点透析、难点突破具有显著的效果。如在讲授“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重难点时,用多媒体展示揠苗助长的漫画,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影像资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漫画。得出结论: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些我国建设===峡工程的视频资料,得出结论: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样,学生被一幕幕生动形象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个个兴趣盎然,思维也相当活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就必须使课堂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讲授“意识的作用”时,我播放了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我国自己研制的太空服,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的视频录像。经过层层诱导,不仅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使学生从表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一味追求形式和手段上的丰富多彩。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有的政治教师几乎挖掘了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多媒体手段,录音、录像、投影并用,歌曲、漫画“呐喊助威”,声音、动画“披挂上阵”,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一般,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究其原因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只注重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影响了教学的主题,造成兴奋点的转移,削弱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采用何种多媒体手段以及应用的时间量。

2.忽视了教材的作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政治课教学无疑应以“本”为本,教材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复习的主要依据。可有的政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注重了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和运用,忽视了教材的作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授课开始到结束,既不让学生翻书本,又不在黑板上板书,只是手拿教鞭依图索骥,一讲到底。虽中间偶尔有一两个提问,也无非是教学点缀而已。学生面对那“天书”――屏幕上不时变幻的五颜六色的图片、文字和其他材料,兴奋不已,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授却不甚了解。这无疑是用现代技术包装的满堂灌教学方式。

3.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觉悟、能力的提高。

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二是突破重点、难点,分析现代社会的热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落实育人要求,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有的教师只注重第一方面,把多媒体仅用于学生已知或易知的知识层面上,而对重难点问题仍靠“一张嘴”来突破,多媒体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有知识与觉悟、能力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学媒体也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多媒体应用艺术的根本法则。

上一篇:抓“点”教学是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