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让孩子有一份责任

时间:2022-08-02 07:30:26

教育,应让孩子有一份责任

近期读过一则故事《手心里的字》,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故事叙述的是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孩子通过摸手来辨认自己的妈妈,不少学生与家长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故事主人公的母亲是一位下岗工人,由于做搬运工手上磨起了血泡,儿子知道妈妈手上有血泡,所以母亲相信孩子一定能认出自己来。在活动过程中,母亲发现有个孩子她手上划了几下走开了,妈妈猜想是某个学生与自己妈妈约定的暗号,没有在意。当活动结果最后揭晓时,母亲没有想到儿子竟站在别人面前,这让她有了一些伤感。老师问一些学生是怎么认出自己母亲的?大家都说出了自己母亲手上的不同特征。回家的路上,儿子小声地告诉妈妈:“其实我认出你来了,但老师若问我怎么认出来的,我不想说妈妈下岗当了搬运工,手上有血泡,别人会同情我们的。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会做好的……”这时母亲突然明白了,儿子在自己手上划下的其实是一个“妈”字。

故事的背后蕴涵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经历,重要的是孩子对妈妈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每逢亲朋好友(也有不少是学生家长)相聚,话题聊到孩子,常常哀叹、埋怨孩子的不在少数:如今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太差,尽管家长们苦口婆心,对孩子们没少唠叨,“学习是为了自己,父母并不需要你的帮助,但你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其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一句话,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不足。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境让我知道了读好书可以改变一切,才使我在以后以品学兼优的优秀成绩读完小学、中学,又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是的,教育之大忌就在于“教育在孩子们面前裸地进行”,年幼的孩子往往无法理解空洞的说教,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无法形成清晰的概念。在孩子们心里,未来并不明确,今天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们很容易为了今天的压力,放弃对明天的追求。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何在?笔者以为,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妨给孩子播种点“责任”,这是很重要的。只有提高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感受“责任”,才是增加孩子学习动力的最佳方法。某跨国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曾说:“我当年的勤奋,只不过因为家里太穷,我着实感到有责任帮助家里摆脱困境。”

大而言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诠释了两个平凡的字:责任。

责任是什么?英国王子查里斯说过:“责任就是你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你也应该为负起责任而做些什么。这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因为,责任使人拥有美。

华盛顿小时候,他砍掉他父亲心爱的两棵樱桃树,父亲非常生气:“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可是他全盘托出了,最终他的诚信受到父亲的肯定。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因为他拥有责任心。

责任是什么?是负担吗?是压力吗?是充满荆棘的小路吗?答案是否定的。当走过这一段人生路后,回首间,你会发现,你长大了、成熟了、自信了、乐观了、勇敢了、坚强了……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又只有责任,惟有完成了自己的责任才能获得。它将使你的人生更靓丽、更精彩,成为令人羡慕的佼佼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话说明了责任的重要性。责任使人美丽。

相比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能够理解长辈们拼搏背后的艰辛?这里我们要想到的是,在关爱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实践磨砺中体会自身的任务与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更有责任让孩子们在沟通和理解中受到心灵的触动,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要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确确实实地交给孩子们一份责任。

上一篇:家校合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下一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通病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