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时间:2022-08-02 06:33:3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沟通交流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基础。不能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就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意见和表达,沟通交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会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听讲”的重要性、教给学生正确的听讲方法、反复训练,以提高学生听讲的能力,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关键词:培养;听讲;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很踊跃地举手了,回答问题时却抓不住要点,甚至根本就文不对题;小组交流合作时,自说自话,有的内容别的同学已经说过了,他还在不断重复。这充分证明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还没有学会如何听讲。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听讲的重要性

学会倾听不仅是沟通交流的需要,是合作学习的需要,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首先,听讲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会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认真听清楚了别人的观点,听懂了别人所讲的内容,才能有所借鉴,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启迪思维,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其次,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认真听别人讲话是有修养、有素质的表现,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只有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帮助,取得更大的成就。

2.教给学生正确的听讲方法

(1)学会仔细地听。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必须要仔细,要听清楚,听完整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可边听边做笔记,快速地记下关键词,记下别人所讲的要点,尽量不要遗漏。

(2)学会耐心地听。学生听讲时要有耐心,要努力听完别人所讲的内容,不要只听开头,仅凭一知半解就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别人所讲的内容,就不想听了。注意力就不集中,思想就走神了,这样往往会遗漏掉重要的内容。要从头到尾,认真地听下去,保持足够的耐心。

(3)学会谦虚地听。听讲时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当别人发言不够完整,提出的观点与自己有所不同,或是出现错误,或是声音不够洪亮,讲话出现结巴等现象时,切不可嘲笑别人,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虚心理解,认真分析别人的观点,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亮点,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3.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听讲的能力

(1)听讲后复述。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将讲过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这样既可引起学生对要点知识的重视,趁热打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提高学生听讲的效果。

(2)听题抢答。教师可将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设计成抢答题,教师读题,学生进行抢答。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学生仔细倾听,快速抓住要点并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3)听记笔记。课堂教学中遇到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如果没有书写障碍和听辨障碍时,教师可以不必写板书让学生识记,而采用教师口述,学生笔记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听讲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速记能力。

(4)组织辩论会。遇到教学难点,学生认识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可组织辩论会,让学生自由辩论。学生要想说服对方,势必需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使用的论据,以便组织有力的反击。在辩论中,学生不仅听的能力得到了训练,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时,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毕竟自控力不足,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强调严了,就好一阵;过一段时间, 教师说得少了,学生就又恢复了老样子。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教师切不可急躁。要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切不可大声责骂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认真督查,耐心教育,学生的自控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良好的听讲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启旭.让小学科学教学妙趣横生[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12):55.

[2]范 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1):38.

上一篇: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 下一篇:试论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