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的心灵对白

时间:2022-08-02 05:35:37

美术课中的心灵对白

美术课是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去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获得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育的理想境界应是心灵的对白,这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现阶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里糊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什么呢?我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掌握学生的心态才是教学中最需要占领的制高点。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教师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是说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切实找准教与学的出发点,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初中学生都天真无邪、充满朝气,且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年龄,记忆力和创造力都非常旺盛,因此,教师要借助于学生的最佳优势,积极改革美术课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务实重效,着力抓好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做既能上好每一节课,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越深、浓度越大,师生关系就越好,教学效果就能旗开得胜。所以说,教师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护,再加之用爱心去教,才能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白的目标,也就能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三、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应变,不能把美术课中学生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看成是“怪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听到同事们议论:某某学生整天没有严肃时候,嘻嘻哈哈,不专心学习;某某同学到了上课时间就睡觉,一到放学铃响就欢快得像只猴子,包括上美术课大声说话,“无法无天”,没有组织纪律性;甚至还有的学生,你布置的绘画作业他不去完成,偏偏喜欢画一些儿童画,像一些卡通人物之类的,一点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重要意义……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老师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学生,我们是否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何不趁这个机会画一下自己喜欢的人物呢!(这样的时间毕竟很少。)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这些做法的积极意义。这就是说教师既要爱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毕竟“堵不如疏”,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使其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抱有宽广的胸怀

我们毕竟是在培养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不想让我们培养成一个个“技工”。特别对于绘画来讲,绘画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发挥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载体,我们更需要的是效果,而不是载体本身的是非曲直。所以,在上课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避免让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中不能自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心灵手巧”的程度,这就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基本标准,亦可以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五、努力打造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就是让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最高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贴近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由此感化学生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育,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任务,而且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意。课堂上,教师还要通过引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创造出审美性很高的作品,这样学生才能高兴,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的兴趣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态度,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对于课堂的阅读,我认为它就是一种心灵的对白,我们不断地追求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把握对待学生的方式,如果每一位同仁都能做到尊重学生、与生为友,那么你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好老师,同时你也会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受益,“教学相长”的直接结果就是教与学的愉悦发展。

上一篇:试论新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归位 下一篇:信息化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