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8-02 05:14:47

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伴随着试验区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喜欢。现就其有效性研究总结如下: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基础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提高和有所收获,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

例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由4~6人组成。以4人为例,其中1名是优等生,2名是中等生,1名是后进生,分组时,尽量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样的调配,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二、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

合作学习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可评估性等特点。

合作学习通常在探究规律时进行,选择这些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就很恰当,新课程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课后往往会设置一些“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令教师始料未及,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三、明确目标、分工合理,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工作,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教师的做法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责任。

四、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

在评价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体会个人的进步,消除了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在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实施评价时,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小组里的成员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等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深扎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上一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 下一篇:巧借信息技术,彰显语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