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第5期

时间:2022-08-02 05:01:37

“诗歌几乎是中国人的宗教”,我想做的,是让大家回到对诗意的信任。

21CBR:怎么想到今年春节期间在央视做新节目《丹韵词音》。连讲8天诗词?

于丹:诗词40多年来伴我左右,我讲过的所有内容中,感情最深的是诗词。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诗歌几乎是中国人的宗教”,我只想用讲座作为一个引子,让我们回到对诗意的信任。

21CBR:这些年你是否感觉到新媒体方式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冲击?

于丹:我教的专业是大众传媒,作为一个研究者不愿意将两者对立起来。其实大众传媒越发达,对于中国文化的激活越有好处。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把传统以新的形式延续下来。现在有写诗的软件,也有软件教小孩读诗词,我的小孩就经常在iPad上面读诗词。这不是很好吗?

21CBR:你身上的角色很多,如何定位和平衡?

于丹:我内心认定我就是老师。我属于那种上课有瘾的人。临产前4天还在学校上课,刚刚生完几天就照常开学,一天产假都没休过。

21CBR:名声会给你带来压力吗?

于丹:压力一部分转化成良性动力,一部分忽略掉,你的生命就仍旧能平衡。

21CBR:你怎样看待和维护你的个人品牌?

于丹:Brand这个词的本意是烙印,一种不可复制的识别系统,内有品,外有牌。我认为品牌是从内在建立,不仅从外在维护。我的身份很杂糅,能传递的就是坦率、真诚做自己。

21CBR:你觉得当下的人们应该如何阅读?

于丹:我明确地说我希望无用的阅读能多一点。有用的阅读是为知识,无用的知识是为成长。我的包里总是会放几本闲书,出差不带几本闲书,就会觉得跟没带洗漱用品似的。

21CBR: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于丹:我小时候崇拜鲁迅,大学后觉得他太激烈,开始喜欢徐志摩、周作人,都是他骂过的人。35岁以后又开始敬重他,不敢说自己懂得他。对诗人的看法也一样。相比李杜,苏轼的坚持和旷达后来成为我最喜欢的中国知识分子人格。有时觉得,比朋友更靠得住的是古人,他们永远都在,可以用一生去懂得他们,不定在哪个年龄突然热泪盈眶,懂了他们的一段心情。

21CBR:日本的时尚、饮食。印度的瑜伽都以文化为载体,取得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成功地传播了价值观念,你觉得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否兼顾二者?

于丹:当然可以,前提是文化价值不要被商业淹没。中国文化要想输出,一要看我们能否把文化本源的意义激活,接地气,有一种跟普通百姓生活相连的价值。另外,要将这种与民生相关的文化价值和一种全球化体系的商业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两种价值就能兼顾。

21CBR:你如何看穿越小说的流行?

于丹:我看穿越小说,也看穿越剧,穿越只是换一种视点。对古典有兴趣未尝是坏事,前提是不能杜撰历史。思想无止境,创新有规则。如果让人对历史文化价值观出现了巨大的混乱和颠覆,这种穿越就有杀伤力了。

21CBR: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上,女性应该如何认知自己?

于丹:我觉得女性生命当中,幸福其实是一个比成功更重要的指标。做女人首先是心平气和,理性地改进。职场上的事,我相信文明的递进会让它越来越趋于公平;而家庭中,女性不能光看见付出而看不见所得,比如孩子对母亲那种依恋。

所以你怎么认知自己,第一要平常心,第二是多元角色的平衡力。

上一篇:有钱“烧”着用 下一篇:一线之隔的自信与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