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的种类及相关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8-02 03:22:59

水稻低温冷害的种类及相关的技术措施

龙江县属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一直是影响我县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我县水稻育苗期遇见了历史上少见的低温、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水稻苗期如何管理才能确保水稻的丰产增收,给我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到我县水稻主产区华民乡、广厚乡进行了调研,并对出现的几种低温冷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1.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是指水稻遭遇到发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根据我县水稻苗期植株的受害情况,大致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三种。

1.1 延迟型冷害

延迟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期间,特别是营养生长期,遭遇较长时间低温度危害,使水稻出苗迟,分蘖晚,成熟迟,粒重降低导致减产。

1.2 障碍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是指水稻生殖生长期,特别是对低温抵抗能力最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相对低温,使花期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

1.3 混合型冷害

混合型冷害是指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生育,孕穗、抽穗、开花期再遇低温,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既有部分颖花不育,又延迟成熟,发生大量秕籽粒。

2.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2.1 低温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水稻营养生长期遇低温就发生延迟型冷害。主要表现在水稻植株出叶速度减慢,株高、叶龄指数、总根数、根长和有效分蘖数降低,叶色变淡,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延迟。

2.2 低温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生殖生长期如遇低温,主要影响水稻的正常抽穗、开花和成熟,是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期。低温将减少每穗枝梗分化数和粒数,并发生大量的不孕粒;抽穗开花期如遇低温,将使花粉发芽率下降,花药不开,颖壳开裂角度变小,甚至不能开裂等,影响正常受精,造成不育,空秕率明显增加;灌浆期遇低温将减慢籽粒干物质的灌浆速度,籽粒不能完好成熟。

3.水稻冷害的诊断技术

水稻冷害是寒地水稻生产的严重灾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既科学又合理地诊断水稻冷害,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在某种程度上预防和补救冷害造成的损失。水稻冷害的诊断关键是通过叶龄诊断。

3.1 发芽期的冷害诊断

一般以10℃为临界温度指标。此期如遇低温,则会出现鞘叶伸不开,向回勾曲,真叶抽出来变形,叶顶部形成一个圆圈状,叶尖在叶鞘内包着抽不出来等现象。

3.2 苗期与分蘖期的冷害诊断

此期间的低温冷害主要为延迟型冷害,表现为生育期拖后。苗期的临界下限温度一般为日平均13℃,分蘖期的临界下限温度为日平均16~18℃。如果此时段内满足不了上述指标要求,就可认为冷害发生。

3.3 营养生长期的冷害诊断

营养生长期是指播种至幼穗分化期,这个时期如遇低温将发生延迟型冷害。6月份有效积温每减少10℃,抽穗期延迟1~2天,平均气温降低1℃,抽穗期延长3~4天,平均最低气温降低1℃,抽穗期延迟5~7天。

3.4 孕穗期的冷害诊断

此期如遇低温,通常导致障碍型冷害,将严重影响花粉母细胞的形成和分裂、花粉粒的形成与发育,表现为结实下降而造成减产。

3.5 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分析

水稻在安全抽穗期内不抽穗,就有可能产生延迟型冷害,将影响到后期的成熟度。

3.6 灌浆成熟期的冷害诊断

8月份平均气温如果低于18℃,就可能造成延迟抽穗,如遇霜,不能完好成熟,形成大量瘪粒,不但减产,而且影响品质。

4.采取增温促早熟技术,防御低温冷害

4.1 适时早插秧

插秧一定要适时,要确保在地温达到12.5℃时插秧,这是插秧的早限。过早插秧不合理,壮苗过早插秧,地温达不到,苗不长根,“吃老本”,吸收不到营养,壮苗变弱苗。高产插秧期在5月15日至25日期间。

4.2 科学灌水

当前防御障碍型冷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冷害敏感期进行深水灌溉。也就是当剑叶叶耳与下一叶的叶耳间距约为~5~5cm时,如遇低温,用高于地表15cm的水层深水灌溉,可有效防御低温冷害。

4.3 控制氮肥,配合增施磷肥、钾肥,硅肥,适当喷一些镁肥

在低温冷害年份,应将施氮量减少20~30%。余量中的70~80%作底肥和蘖肥,穗肥依天气情况施用,如果天气晴,气温高,可施用;如阴雨天气,则不能施用。在施氮肥同时,配施磷肥、钾肥和硅肥,能使稻株健壮,抗逆性增强,并能使稻株提前成熟。硅肥为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使植株硅质化,促进水稻的新陈代谢,增强水稻的抗逆能力。氮、磷、钾、硅可保水稻产量,抽穗结实期喷些镁肥,可提高水稻品质,稻米适口性更好。

上一篇: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下一篇:灭绝清防治白菜小菜蛾的药效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