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02 02:52:32

网络社区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网络社区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存在着有利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入了解网络社区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网络作用,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设立社区网络机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探索网络教育规律、抓好网上交流和网下工作等途径,不断提高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83-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信息化条件下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加速了高校育人手段的现代化。如何把握网络的快捷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征,充分运用网络,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据对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98%的大学生上过网,75%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在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尤为重要。

一、网络社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等都受到了显著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社区的背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社区信息传播主动性、互动性增进了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网络使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形成一个“没有警察”的空间,各类信息可以在这一空间内自由地流动,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平等地信息,也可以平等地享有信息。同时在网络交往中,个人真实信息完全可以隐瞒,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距离大大缩短,甚至可以没有距离;受教育者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获取信息,也可以担当信息的者、评论员、反馈人等,扮演“教育者”、“管理员”的角色。

(二)网络社区信息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校园网络的普及,为学生敞开了信息之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迅、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进行传播和交流,任何人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查阅资料、了解信息、交流思想。网络信息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便捷的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网络社区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试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以“信息全球化”为旗号,把网络作为其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重要手段,积极宣扬和输出西方的经济体制、政治模式、价值观念等,同时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企图制造舆论,干涉别国内政。2010年以来许多阿拉伯国家出现的所谓“茉莉花革命”,特别是发生在突尼斯、埃及、叙利亚等国的政治动荡,就是西方国家通过网络误导和煽动有关国家青年群体,进行分化和瓦解,进而颠覆该国现政权造成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长期在网上接触西方国家散布的不良信息,其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干扰和冲击,甚至听信西方言论。

二、网络社区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用

(一)突破时空限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而学生规模大、辅导员少,传统的“人对人、面对面、口对口”模式的思想教育的受教育人数、时间和整体效果影响不好,而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拓宽了思想教育的空间和内容,教育者能“以一当百”地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且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和人数的限制,这样既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成本,又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同时由于网络交流的匿名和虚拟特征,使其具备了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欠缺的包容性,人们的“心理防卫”意识减弱,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毫不遮掩”的讨论交流。因此,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而且也成了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教育者完全可以通过网上交流或监控,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全面真实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主要特征,就是其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网民之间不再有传播者和受众的区分,双方可以平等互动,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受众,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这种方式改变了那种“你说我听”的传统思想教育格局。教育者与学生既可以增强思想互动频率,又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这种互动、平等的交流方式,架起了教育者和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此外,网络这种交互性,还为学生之间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供了方便。每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参与其中。而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捷、内容更新及时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或接受信息,这既为教育者提供了鲜活有效的教育资源,也为教育者与学生联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三)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生多数时间在大学校园中度过,与校园外界接触少,而网络则成为大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学生随时获得所需知识,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获取信息,大学生能认识世界,为自己的社会化提供了素材,奠定了基础。

三、网络条件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红色网站,占领思想高地

红色网络社区应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主渠道,在网络社区中,要围绕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等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培养学生网络意识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把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学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阵地。涉及到学生的所有学校,应借助网络的优势,加强校际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建设思想教育主题网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网上“两课”教育和形势改革教育,结合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设立交互式的领导电子信箱,开展网上信息咨询和优秀作品展播等工作,把教育、管理、服务、娱乐融为一体。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维护信息内容安全的法制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在思想上自觉构筑抵制有害信息的“防火墙”。

(二)丰富教育手段,创新载体平台

手机、电脑在校园内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载体,网络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联系和聚集的重要途径,探索搭建以网络社区、电脑、手机为代表的平台,丰富工作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具有时代意义。一方面搭建“掌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新形势,开通手机报,这一新时期的有效载体,将校园动态、就业信息、电子图书等服务发送到手机,为大学生提供多领域、即时化信息资讯服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用微博、微信、飞信、QQ群等新手段创新工作方式。针对国际国内的热点和学生关注的事件话题,开展话题讨论、工作信息、实施思想引导,及时、有效、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通过与学生的兴趣点的同步,进一步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对校园信息有较强的控制力。

(三)设立社区网络机房,加强网络管理

在学生社区设立有专人管理和服务的网络机房,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学生到社区网络机房上网,尽量减少学生到社区外个体网吧上网,这样既可以控制上网时间,也可以监控学生上网内容,避免学生在外上网可能引起的沉迷网吧、浏览黄色网站等现象。加强网络管理,落实网络的实名注册登记和版主负责制度,建立网站和主页设立的审批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审查,通过必要的行政和技术手段对信息过滤,防止有害信息的进入。

网络社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发挥好网络社区的功用,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做好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1,(10):14-15.

上一篇:基于J2EE的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论经济分析法学在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