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治疗呼吸衰竭20例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2 02:04:14

气管切开治疗呼吸衰竭20例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5年所行气管切开期间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营养和临床观察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无其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治呼吸道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36-02

呼吸衰竭患者常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一般采用气管插管,但该类患者意识常为清醒或嗜睡,对插管耐受度差,出现烦躁和拔管,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我院2003年2月~2007年12月对此类患者行气管切开,避免气管插管所致压迫气管过久导致的水肿,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也取得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85岁,平均62.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肺癌4例。导管为9号或10号金属导管,直径6.5~8.0 mm,气管切开时间为发病8 h~3 d,带管时间5~110 d。治愈8例,自动放弃7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呼吸道感染及多器官衰竭。

2护理体会

2.1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指定专人管理,呼吸机各管道要紧密连接,气管导管固定牢固。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要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作相应调整,无自主呼吸者用控制呼吸(压力、容量控制),有自主呼吸者用辅助呼吸。呼吸频率8~14次/min,潮气量8~12 ml/kg,吸呼比1∶1.5~2,吸氧浓度35%~40%,PEEP 0~5 cmH2O

(1 cmH2O=0.098 kPa),调整好各种报警系统,及时解除报警。高压报警多为管道扭曲或打折、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人机对抗等;低压报警多为管道脱落、导管漏气、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不牢、充气不足;分钟通气量报警常因气道漏气、辅助通气不足、自主呼吸减弱所致。呼吸机各管道、接头、储水罐(湿化器)必须每天更换消毒。

2.2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切开时上呼吸道失去正常湿化及温化作用,呼吸机储水罐中水温度35~38℃,管口气体温度32~35℃,每天蒸发500 ml左右;吸痰前后沿管道向气道注入3~5 ml(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16万U或2%SB)稀释痰液,用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每天2~3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吸痰管一般用佛式尿管,外径3~5 mm,长度30~40 cm,一次1根,吸痰前后2 min高浓度(50%~60%)吸氧,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小于1 min),不能忽略口腔内分泌物的清理,且吸痰不宜过频,只有患者有吸痰必要时才吸痰[1],如以下情况:①通气机管系压力升高;②患者呼吸对呼吸机有抵抗,咳嗽,听诊有湿音;③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一般小于90%~95%[2]。

2.3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一般只要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者,时常发生感染,本组12例发生感染占60%,可能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较长有关,及早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恰当的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尽可能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4加强基础护理

主要包括:①应用床旁心电监护仪,不间断监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面色、口唇色泽、尿量及体温的变化,体温高于38.5℃时,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柴胡和安痛定各2 ml肌肉注射,如持续高热可用控温毯降温。②患者取半卧位,口腔护理每天2~3次,用生理盐水或多贝氏液清洗口腔,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形成,促进痰液排出,每4~6小时消毒室内空气1次。③监护仪线路较多,加之留置胃管、尿管等多根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各管道无扭曲或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气管切开期间患者不能说话,常烦躁、孤独、恐惧,应多与患者交流,通过点头、摇头、手势、口型、写字、图片等方式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2.5营养支持

气管切开期间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加,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比例,以降低二氧化碳的产量,减少呼吸负荷,改善呼吸功能[3],鼻饲力全平营养素或安素、500~1 000 ml鸡汤、鱼汤、水果汁,静脉滴注20%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等高营养液,必要时可给予深静脉营养,后期病情好转后,可经口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6脱机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注意事项

通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好转后,脱机前需间断脱机、持续低流量氧2 L/min 1~2 d,血氧饱和度大于等于95%和血气分析示氧分压大于80 mmHg(1 mmHg=0.133 kPa)时,方可脱机。患者脱机后经过治疗,咳嗽反射较好,痰液明显减少者,试堵管1~2 d,可拔除气管导管,要提前作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对拔管的恐惧心理[4],给患者讲解拔管后的注意事项,拔管前须吸尽痰液后再拔管,拔管后立即用油纱填堵切口,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同时在床旁准备一个气管切开器械包,作好急救准备。

[参考文献]

[1]孙书业.气管内置管吸除分泌物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6):259-260.

[2]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12(12):731-732.

[3]王国保.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1.

[4]余华.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4,4(2):371.

(收稿日期:2008-04-08)

上一篇:肝脏炎性假瘤CT诊断2例报告 下一篇:骨及钙化组织切片的复方脱钙液的配制及脱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