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

时间:2022-08-02 01:05:31

《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

《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是一部清新的电影,讲述着童真的故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是却可以很轻易地就触动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电影透过孩子的故事传达给我们一份久违的童年时期的温馨感,提醒所有人曾经都有过一个这么美好的世界。因此,保护好孩子的童年梦想是我们的责任。

电影的主角是清一色的幼儿园小朋友。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度以为是单纯的大班幼儿毕业了;或者就是五个小孩子为了去见生病的朋友从幼儿园逃跑;看完后才知道原来是几个勇敢的孩子用幼小的心去守护友情的。我想,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忽略孩子的每一个单纯想法。

电影的剧情是这样的:五个小朋友从幼儿园逃走,踏上从新宿站开往高尾的中央线列车的旅途,目的地是同伴洋武君的医院。洋武君因病住院,他们想要最后见见他,与他聊聊天。旅途中有疲惫,有艰难,有放弃,有迷路,他们却一直互相鼓励着。小朋友们接二连三地被寻找他们的警察接走,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康娜一个女孩,她坐在去见洋武君的公车上,梦见关于死亡的黑暗。死亡的恐惧,漆黑的夜的不安,让康娜惊慌不已。自己只身在马路上尖叫,所幸追随而来的老师抱住了她。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见到了洋武君。漫漫的旅途中充满了快乐与艰险,他们纯真的友情也经受着考验。孩子刚失踪时,家长的责怪,领导的批评,自己的谴责,让我一度纠结,这就是我们的安全责任。好在影片有惊无险,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不敢相信的危险。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是这么鲜明,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中我们能发现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优衣跑下车去捡拓实撕碎扔掉的宝贵地图,因为那上面一笔一画全是他们为了见到洋武做的努力。可是终于捡起地图后,只是看着车门缓缓关上,四个朋友着急地拍着玻璃远去。优衣的失散,让我们看到了“家”和“亲人”对于孩子的意义。

俊君的离开,是因为拓实触痛了他关于未来的梦想。尽管那梦想还不成熟,却是他们心里最美的梦。俊君被送去警局之后,看到躲在暗处的伙伴,聪明的他做手势让大家躲好,鼓励着大家去完成他们还没完成的心愿。看到这里特别感动,也对俊君这个孩子的冲动体谅了很多。朋友总是那个会因各种理由与你生气,但却不用任何理由便可以原谅你并忘记一切的人。俊君的失散,让我们感受到了“梦想”对于孩子的分量。

美琴乖巧守礼,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同伴都已跑远,她依旧会等着绿灯亮起,然后飞奔着大喊“等等我”。她代表着人性中的顺从和恐惧。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没有畏惧的,当那些畏惧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坚持多久呢?

拓实的离开是让我沉思了一会的。他叮嘱康娜,就算自己跑开也不要站起来,任何人来也不要出来,直到车来了为止。他竟然想到一个人去引开警车,而把最后见到洋武的机会留给康娜,让康娜去实现他们的心愿。而他们的善良,美好的情感,在康娜和洋武两个人的毕园会上,让人忍不住落泪。他们用稚嫩的声音,纯净的眼睛,单纯的笑容唱着与朋友、老师、幼儿园的告别。尽管年纪不大,但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珍惜,懂得去爱。

康娜数着人数,带着糖果,以为小猫遇到危险,不顾一切地冲去对着流浪汉一遍一遍地大喊:“对不起,请你别吃它。”没有防备毫不犹豫地接过流浪汉递来的玉米,然后甜甜地说着谢谢。几乎是从公车逃下来之后,在无人的马路上,她终于忍不住恐惧地尖叫。在其他一个一个小朋友掉队和退出之后,康娜最终来到了洋武的病房,为他表演了毕业式上的节目。尽管她会有不美好的担心,但是这个未谙世事的小女孩把美丽灿烂的笑容留给了即将手术的洋武。

在医院走廊里,康娜答应吉木老师,在洋武面前一定不会哭。来到病房后,洋武卸掉氧气罩,挣扎着坐起来开了灯,一脸惊喜地见到了康娜后,洋武问康娜,是来玩吗?康娜说,是,我来玩了。当最终走出病房后,康娜一把抱着老师哭着说“我忘记了说再见,我没有哭”的时候,无论谁都会被这简单打动得流泪。

洋武,一个小小年纪就得了绝症即将死亡的绘画天才,他多么渴望能与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一起参加毕业典礼,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知道会给大家添麻烦,即使他知道自己得了很重的病,他也没有哭闹。面对死亡,他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勇敢、坚强。

从以上对影片中六位角色个性特点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主角康娜是一个在较为宽松、开明、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孩;优衣由于家境较好,是一个被宠爱甚至溺爱的孩子,所以她承受挫折的能力是较脆弱的;俊君则是一个最没心没肺,最像孩子的孩子;美琴是一个在家庭管教非常严格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她的原则性非常强;拓实由于家庭不和,使其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一些他这个年龄所不能承受的东西;而洋武也是在一个较为严格和重视孩子文化素质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片中还有一些细节让我有些感触。孩子们搭乘轻轨出发,一站换一站中到处是规矩、秩序和仪式的痕迹,对待生活严谨细致的态度,不得不赞叹环境、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镜头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日幼儿发展的差异,家长的过度保护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一些学习生存的能力。如在一些公众场合,成人的规则意识就很淡薄,对孩子的影响不可漠视。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更多是由“小环境”决定的,即每天具体和他接触的教师和家长,而后者是构成“小环境”的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家长的每一种正确或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正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电影里孩子说:“洋武跑步第一,吃很多青菜,上一年级的书包也买了。”这句话既让人觉得好笑,也让人觉得心痛。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纯粹干净,认为好的东西会无限延续下去。这个观念与中国小孩的观念一样。小时候,父母老师常常说,要勤洗手,不挑食,多锻炼,好好学习,你就是一个好孩子了,好孩子就会什么都好。对于生病的好孩子,其他小朋友总是不明白。他都已经好好学习了,他都是好孩子了,却为什么还是要生病,可能不能继续上学,甚至死亡,尽管小孩子根本不理解死亡的概念。还有一句话是“我想去一个叫梵高的地方,那里星星很多,没有漆黑一片”。这是洋武拿着梵高的《星空》说的,他不知道那幅画叫《星空》,他也不知道梵高是个人名,他只知道那里很美,永远不会有黑暗,这样就算一个人去那里,也不会觉得害怕。我们终于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叫梵高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永远光明的、有着蓝色星星的天空,因为我们知道黑暗总是会按时到来。于是,我们因为这一点现实,少了无数的希望。

电影中有幅似曾相识的画面:几个小朋友一起放风筝,偷草莓,四双可爱的小鞋整整齐齐地摆在桥头,每个小朋友微笑地面对阳光。在这画面里,小朋友间的那种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清晰与宁静,整体上很温馨。

影片也许并不仅仅是表达儿童世界的简单和直接。这部戏里的大人,拒绝告诉孩子们真相的老师和家长们,和我们生活中一样,总想为孩子规避生活中的黑暗,把最平安的环境给孩子。孩子们总有一天会疑惑,为什么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大人口中的不一样?

影片最后,万里老师对这些孩子的爱,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能以平等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去平视和了解他们,给孩子自由的童年!

上一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平台 下一篇:山区矿工卫冕世界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