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哲学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

时间:2022-08-01 11:52:53

身体哲学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结构和整体功能。后现代的西方哲学正在发生身体转向,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一种身体哲学,身体哲学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就是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气”,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其“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气、心三元结构决定了其理想信念功能、精神动力支柱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身体哲学;三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88-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着整体的功能,对这一功能的认识要建立在结构分析基础上。当前,学界已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其结构,以优化其结构,但对这一结构的有机性、整体性仍然认识不够。本文拟从身体哲学的视角来探寻其结构的有机性。

一、身体的三元结构

后现代的西方哲学正在发生身体转向。尼采宣称一切从身体开始,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而毋宁说,我们身体性地“存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则把现象学运动推向彻底,直接指出,世界的问题可以始与身体的问题。这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身体哲学转向是对西方传统思辨哲学的根本反叛,也为我们真正切入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论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一种身体哲学,而非意识哲学。中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思考并被源于西方式的惊异,而是出于人生处境的忧患,文王拘而演周易,正是对其人生困境的关怀而始。中国人对“道”的体悟并非反思的结果,而是反身的体现。王船山明确宣布:“即身而道在。”(《王夫之・尚书引义・卷四》)

当然,中国古代哲学所讲的身体并非现代流行语的肉体,肉体只是整体性身体的基础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的身体也非西语中的“身”,身心二分是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表现。西方哲学坚持主客二分,主张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奴役。对于人进行主客二分,认为人的本质是心,坚持心对身的忽视甚至主宰。肉身被贬抑,被认为是心灵皈依上帝的障碍。中国哲学则不是这样,并不认为心有超拔与肉身之上的能力,也不认为心与身可以二分,而认为心身不二,在这个不二的心身之间又加入一个气。认为,无论心还是身都是阴阳二气化成,气才是人之本性,而气源于自然。这就形成了中国人关于人身的形气心的理想结构,凸显出中国文化的特质。

身体哲学中的形即形躯、身躯,也就是与气心一体的肉身,从外部观察,体现为四体。东汉刘熙《释名释・形体》解释为“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相次地也。躯,区也,是正名之大■,若区域也。形,有形象之异也。身,伸也,可屈伸也。”上古典籍中论“四体”者频现,论语中既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之说,该四体即四肢,借四肢涵盖全身。《礼记》有云:“四体即正,肤革充盈。”《韩诗外传》曰:“四体不掩,则鲜仁人。”《管子・内业》曰:“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博心,耳目不淫。”此论甚多,《中庸》云:“见乎蓍龟。”朱熹解释为,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此处的四体由四肢扩展为动态的身体形态,但这个形从内部来讲则为脏腑。管子讲述人之生长,提及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五脏主藏精气,六府(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则消化、吸收、输送水谷而不贮藏。一句话,“藏”,藏精气,府,化万物。内在脏器与体表孔窍的对应关系多由医家探讨,《荀子・天论》首论五官,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谓天官。这里的官即官职,引申为感官。眼的视觉与耳的听觉并非中国哲学重点关注,中国哲学凸显本体的根本方式是体和会,全身心的融摄与化用。

中国哲学中的心,意蕴十分丰富。《说文・心部》云:“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以心配土而居中央,为身体之中枢主宰,从甲骨文看,心字形像心脏。心在《诗经》中表现力很强,不仅有忧心、“我心伤悲”等,而且有“德心”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心之官则思,思是心之官能。而思又包括认知、意志、情感。对知的德性是儒家一贯,帛书《五行》云:“知弗思不得。”这里的思是对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的省思。这里的心之德性省思与现代所谓“思维”的区别很明显,思维以对象化为特点,具有客观性特点,向外搜求,计量比较。而孔孟所理解的心之思则以反观内省、向内涵泳为方向,以道德意蕴为底色,以价值情感为表征。在心的基础上,中国哲学出现了志的范畴,志即为心之所之也。此处的志还含有心之所持和心之力的含义。这里的心之所向,以道为本。“父在,观其志”,“各言其志”,“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等皆有定向之意。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孔子论志,以道为本。孟子则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先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中国哲学中的气则是沟通身心的,天地万物一气化行,但徒有气之流行,而无身心亦不能为人,生命体内亦有气之流行、充布,形躯之身与心神志意为气所贯通,成为通透敞亮的活体。身与心借气的贯通运布而成为整全生命体。这种论述的典型即孟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持其志,无暴其气”,“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不过这里孟子是重志的,老子则重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大道化为混沌之气,一气生成阴阳二气,二气和合,氤氲化成万物。源于大道的气为天地万物的基质,也为生命的动能。气冲而和,天地之气化生万物与人就是“气化”《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始而化生,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气致一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身体结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与身体哲学的形气心结构十分吻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就是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气”,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其“形”。

1.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质是为了引导人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了信仰这个最高统领人们就能确立自己的信念体系。信念是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同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能统领一定社会的共同信念,这是由他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引导人们多样的政治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各种各样的个人理想而形成统一的社会理想。在这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社会理想规定、指导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但社会理想又是建立在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一个是信念,一个是理想,二者结合起来即为理想信念。理想标识人的奋斗目标,信念又提供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二者合起来即“志”,而志即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心之所持、心之力。也即志是心之用,心为志之本,二者合起来的心志。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乐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与天地参的过程中,中国人成就了其文化的核心内涵――乐感。天地之大德曰生,自然的天道总是充满乐观向上的力量,人道的关键就在于在自然的体认上实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乐感文化的形成根基于“元气论”,它认为混沌一体的元气须由秩序来控制,而秩序则要圣贤来控制,圣贤是秩序的核心,这种圣贤是理想人物,没有缺点,只可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庆功、祝酒、唱赞歌,知足常乐,这就是乐感的表现。这个乐来自反身而诚,是以身体诚的结果。耻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一再把知耻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底线,知耻是人的天性,自人类学会用树叶来遮盖羞部开始,耻感就存在于人类的心灵,并作为人区别于野兽的特质。这种耻感本身就发端于人之身体之羞耻部位。再从耻字的构成来看,从耳从心,耳是五官之一,听在耳而入于心,进一步拓展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思、非礼勿动。整个五官都不耻于视听参与。儒家强调,耻是道德的基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这种耻感文化在法律上得以发展,耻辱刑就是统治者运用耻感文化对国家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这种耻辱刑主要作用于人的身体,黥刑、墨刑、宫刑都是作用于人的身体,造成人的奇耻大辱。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继承传统文化的乐感与耻感传统,而且把二者统一起来为荣与辱,一方面提升人的道德美感,另一方面奠定人的耻感底线,实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绝妙之策,使社会主义道德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但无论乐感还是耻感均发端于人的身体,故曰,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

3.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气”。这里首先要说什么事精神,根据历史记载,“精神”一词最早见之于《庄子》,“精神生与道”,(《庄子・知北游》)“精神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列子・天瑞》)从这里来看,精神是一种玄奥微妙的宇宙基质,与形骸相对。“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蕃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庄子・刻意》)此处的精神是流动的、弥漫的,充盈与天地之间,潜隐于万物中。精神这种充盈天地的生机与灵气在人身上得以集中体现,这种精神,既非心理亦非身体,而是充盈与身心之间,沟通身心的气,这种气既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西方人没有精神研究的传统,坚持僵硬的身心二分,心奴役身,直至现代西方生命哲学的狄尔泰、奥伊肯、柏格森、西美尔,直面西方近代意识形态之流弊,才开创出精神哲学,把非理性纳入精神研究。这一取向与心理学界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呼应。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直接推进到梦和人的潜意识,荣格则把这种精神分析推进到人的集体无意识,至此,这种潜意识、无意识与东方的气相通了,这就是狭义上、本源意义上的精神,即气。中国有“气”的传统,讲气节、气象、变化气质、阳气、正气,等等。这种气用西方话语就是无意识,中国精神即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中国精神则是广义上的,包含心理、思想、道德、政治、法律、行为等的综合性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的主观世界的核心。精神即灵魂,故我们可以说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这一命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梦本身就是无意识的体现,梦与无意识相通。故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相碰通,都带有中国气派。

三、持志、养气、践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元结构的基本要求

人的身体是由形气心或者形气志三相一体的结构组成,与此结构相适应,也就有了践形、养气、持志(尽心)三种工夫论,这三项代表的是圆满人格的展现。儒家,尤其是孟子特别重视在形气心的践行转化中的持志,在此基础上才有养气以及心气同流的境界之践形。志乃具有价值定向的凝定所在,持志之持就是对之之作用的鼓足、培固、坚守。持其志之后,孟子特别提到,无暴其气,表明气机的健动昌达、自然流行的关键,只有持志而不废气,以志提气,志气双修。这个气有正邪之分,孟子又特别重视养浩然正气,正气用现在的话语就是正能量,正气之所充、所涵的生命整体本身就成为天地元气的现身,自然合乎天地间隐微的节律和音韵。应由志而气的修养之后,下一步便是践形了。这里的践形行不是践行,此处的形即形体,是身体践履和躬行。践形才能使心气与自然会通,达天人合一之境,否则,囿于体内之心和气将成为无根之心和气,用耗散结构论的话语来讲,未与外部保持物质能量信息的沟通将进入死寂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即理想信念,持志即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于人十分重要,它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道路曲折,人生境遇坎坷,也能使人透不过乌云和阴霾,永不迷失前进方向。理想信念还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反之,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理想信念还能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持志的过程就是发挥理想信念作用的过程,这种作用使志更为明确坚定。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气”。这个气在于养,这种养气的过程也就是发挥中国精神作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作用的过程。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最宏阔的梦想,几代人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接近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中国精神成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作用凸显,它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种大团结也需要无形的精神作为纽带才能凝聚起来,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它还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综合国力不但包括硬实力,还包括精神文化等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振这全民族的精气神,就会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当前我国硬实力已经不弱,但软实力则是短板,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养气的过程尤其需要我们做坚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在实践中在养气,在养气中实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形”,这就要求我们把它付诸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结和升华,它不但把道德建设进行了荣辱的审美提升,而且还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期成果融于一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统摄性,具有极强的行为规范意义。其中,八荣八耻的前四荣四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进一步具体化,接下来的三荣三耻,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概括提升,最后一条艰苦奋斗是一种实践精神和实践品格,任何真正的实践都需要以艰苦奋斗精神支撑。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故艰苦奋斗是上述七种品德的精神根基和精神滋养。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基础,上述七种美德都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它的对象就是人们的行为,所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形,要求人们践行。在在践行中成长,也在践行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光大。

有了上述结构分析就顺理成章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这个功能是结构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气心三元结构决定了其理想信念功能、精神动力支柱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当然,限于本文的论述需要,不能充分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将另行论述。

上一篇:当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公平根源探析 下一篇: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