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

时间:2022-08-01 09:39:59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

【摘 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涵盖了各种实时监视控制电网运行的系统,也包括各种非实时的应用系统,涵盖范围广,专业系统众多,是由多种硬件,软件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硬件装置较多,并且这些系统分散在不同的地域,通信环境也较复杂。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支撑电网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力应用的不断增加和扩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各级电力部门自身的系统与网络建设不断丰富,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的实用化程度不断深入,自动化运维人员为了保证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量与工作复杂度也大大增加,而且作为控制系统,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系统系统,对运维有特殊的要求,监管这样的系统,需时刻关注大量繁杂数据。没有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实际运行环境的实时运行情况与安全状况进行监督管理,仅通过手工管理和制度约束,导致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效率低下,对管理人员来说,查看数量巨大的数据费时费力,且会遗漏重要信息,管理员容易湮没在大量的各种运行数据中,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的管理与安全信息,因而对系统中各种事件与故障也就无法准确识别,及时响应,以致直接影响整个运维体系效能的有效发挥,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分布于各地的自动化系统从机房环境,设备及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的监管,第一时间发现缺陷,缩短缺陷处理时间,提高系统运行率等指标,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系统运行稳定,能够达到预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有效改善了自动化系统运维效率。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 运行平台

一、系统的研究背景

随着电力应用的不断增加和扩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各级电力部门自身的系统与网络建设不断丰富 ,自动化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量与工作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作为实时控制系统,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实际运行环境的实时运行情况与安全状况进行监督管理,仅通过手工管理和制度约束,导致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主要存在问题有: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涵盖范围广,专业系统众多,是由多种硬件,软件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各种硬件装置较多,而且这些系统分布于各个地域,通信环境非常复杂。监管这样的系统,需时刻关注大量繁杂数据,机房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厂站数据采集情况等等。这些数据数量巨大,分布分散,且格式不一,可理解性差。对管理人员来说,查看数量巨大的数据费时费力,且会遗漏重要信息。管理员容易湮没在大量的各种运行数据中,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的管理与安全信息。

现有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基本还停留在人工管理与制度约束的阶段,缺乏人,技术,流程结合的有效机制与技术手段。运维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完全故障和问题的闭环处理,同时运维经验与知识无法以有效方式积累。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一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维平台,实时监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问题故障管理流程,防患于未然,为保障电力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管理工具,成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决策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本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突破点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期望从底层提供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维平台,并建立合理的电子流程来保证日常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技术手段来辅助运行管理中故障的分析,定位,排查,以及故障处理知识库的积累,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力自动化运行的服务流程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对指标体系,考核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的有效支撑。因此,确立以业务为核心的基础运行监管,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运行状况,主机,数据库,标准中间件,业务系统用;明确以业务系统为监管的核心,在直接监管电力应用的运行状况的同时,结合主机,数据库,标准中间件的监管,从多角度监测电力应用运行,科学地区分各种预警和紧急状态,分析发生的事件与异常,保障业务应用的持续运行与有效。

三、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维平台应用当前最新的各种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对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监管,并规范系统运维流程。系统的投运,提高了运维效率,由于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故障处理时间缩短了将近70%,降低缺陷率,使自动化各系统运行更加可靠,对于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主要达到以下应用目标:

全面的业务视图,让管理人员随时了解系统当前运行现状;服务流程管理规范了日常运维事务,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功能强大的报表及历史数据分析,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分析,为今后系统的运维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该系统对自动化专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必须持续不断的完善,以满足专业人员的需要,主要在以下方面做更深入的开发:1.进一步完善采集手段,扩大监管范围,特别是加强对应用系统内部各运行指标的监视以及变电站内各种自动化装置(如电量ERTU)的监视;2.开发规范的接口,加强纵向联系,与上下级自动化运行部门实现数据交互,如工事件告警,分析报表等;3.加强数据智能挖掘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决策依据;4.加强设备状态评估方面的研究,根据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历史数据及相关的规则指标,实时评估系统(设备)当前的健康状态,实现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

参考文献:

[1]张永健.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6-7;

[2]贾长朱.从美、加停电事故看我国电力系统安全[J].现代电力,2011,21(3):70;

[3]纳学礼.SCADA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286-287;

[4]党向荣.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四川.四川大学.2012.5;

[5]梅宏,王怀民.软件中间件技术现状及发展[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信,2005,1

上一篇: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一种新的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其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