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5期

时间:2022-08-01 09:37:05

主持人语 5期

从2012年第10期开始,《创作与评论》新锐(“80后”文学大展)栏目已先后推出了郑小驴、林森、林培源、甫跃辉、孙频、王威廉、文珍、陈崇正、张怡微、胡竹峰、李晁、草白、陈再见、马金莲、霍艳、蔡东、马小淘共计17位作家的作品小辑,超过一半的原创作品在发表后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2013中国中篇小说年选》等刊物转载。

本期接着推出的作家是孟小书。她生于北京,2004年高中毕业后赴加拿大留学,2010年在约克大学毕业后回国,著有长篇小说《走钢丝的女孩》,另外在《十月》《当代》《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爸爸不是我杀的》《擒梦》《逃不出的幻世》等作品,很有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对她的写作进行梳理,本期邀请了著名学者白烨和青年作家、批评家霍艳来参与评论。

作为国内最早对“80后”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白烨极为关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学现象的“80后”文学,对这一代作家中的郑小驴、颜歌、孟小书等人在创作上的幽微转折有持续的跟踪。在《走向成熟》一文中,白烨先是简单回顾孟小书在写作上的来路,接着重点分析她的当期作品、中篇小说《锡林格勒之光》。在他看来,《锡林格勒之光》是孟小书小说写作中的一次新超越:“我这里所说的超越,不只是指在字数和篇幅上比短篇写长了,构成了一个小中篇;而主要是指她在自我经验与艺术虚构上,找到了新的契合点,从而使作品立于自我经验又超越自我经验,在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包孕了更为丰盈的内涵。”“虽然这部作品在叙事上也有一些小瑕疵,如从赤城回北京,从医院回到家的一些场景转换,交代得不是很清楚,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也不够很分明,但引人的故事与启人的意境等,该有的都有了。尤其是从自我经验出发,又走出自我经验,并做到以小见大,简中寓繁,这都是一个写作者在艺术上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喜表现。小书做到了这些,由此也有了新的模样,新的进取,那就是她正在从成长中走向成熟,这最让人为之欣慰,也让我看好她的未来。”

霍艳的《超越的“80后”与沉重的“北京梦”》一文是孟小书写作的综论。她和孟小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同龄人――都生于1987年,也同样从事小说创作。在专论中,她试图以郭敬明对“上海梦”的书写作为比较对象来照见孟小书对“北京梦”的书写:“郭敬明有一个变形的‘上海梦’,是9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我’的无限膨胀,是上百个名牌堆砌起来的物质废墟。而孟小书的‘北京梦’则显得虚无缥缈……她不是底层文学对城市泣血的批判,也不是新一代弄潮儿对城市天然的亲近感,而是一种注定成长于此,不得不接受的无奈和自嘲。她不会批判城市而怀旧农村,相反对于农村她更加陌生,栖身于此,却又察觉到城市带给人的异变,只能用这样一种轻轻吹散‘梦’的方式来抵抗沉重的现实。”另外,霍艳还以孟小书为个案,从对自我的呵护或耽溺、语言教育所塑造的遣词造句的特点、来自父辈的影响的焦虑、对文学经典的背叛与放逐等角度来讨论“80后”写作的洞见、盲见与偏见。

这些观察、阐释和论断,读者们在阅读孟小书的作品时,也不妨用以参照。

上一篇:散文诗二组 下一篇:砚边琐记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