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界开始自发协调档期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时间:2022-08-01 09:33:39

国内电影界开始自发协调档期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七届的积累和发展,由《综艺报》社联手全国电影院线公司共同打造的国产影片推介会已经打通了中国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全产业链,成为上中下游面对面交流、协商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2013年秋天在长白山举办的推介会开始增设主题论坛环节,来自电影制作发行和院线代表围绕业界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成为推介会的又一个特色。

在本次推介会的主题论坛环节,王中磊、叶宁、张昭、于冬四大电影制片公司的领军者,与院线代表赵军、方斌等就“档期”进行热议。电影业界开始尝试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快速发展的国内电影市场上档期无序的乱象。由于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业界最关心的档期问题,而且业界最重要的几大片方悉数到场,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

王中磊 华谊兄弟总裁

档期协调对各方均有利

从微观方面,档期对一部影片的市场表现至关重要;从宏观方面,档期影响着全年电影市场的布局和各个制片公司的发展。档期计划有赖于各个制片发行公司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及市场趋于理性化。我们推出“H计划”,年度片单,不仅是为了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更是为了让媒体、院线和其他片方同仁了解影片的档期安排。

《前任攻略》最初定在今年情人节上映,但在去年的全国院线秋季推介会上,当我们得知万达影视在同档期要上映《北京爱情故事》后,果断把影片改到春节档上映,最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票房成绩。这次华谊兄弟推介的《人间・小团圆》避开“五一”三天长假,选择5月8日上映,就是因为同档期还有乐视影业、博纳影业和万达影业的3部强片要上映。这样大家互相协调,其实是一种共赢。《寻龙诀》是万达影视、华谊兄弟和光线影业一起合作的大项目,之所以这么早就公布2015年贺岁档上映,不仅有利于这部影片的后续制片营销和发行工作有序进行,更有利于我们三个出品方安排好各自旗下的其他影片计划。大家都应理智地面对自己的电影,理智地判断市场,越早明确档期,对各自的制片发行计划越有利。

于冬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

制片计划需透明

现在是电影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对电影的追逐非常狂热,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中国的几大制片发行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票房的竞争,更重要的在于背后资本市场的竞争。资本市场更需要清晰地看到各制片企业的计划,但是大家在片单之外都有秘密武器和制胜法宝,这让大家都很难直接公开各自的计划。

其实,博纳影业每年都在公布自己的制片计划,但更期待其他片方和发行方都可以坦诚相待。最好像这样的院线推介会,可以建立起一个档期协调机制,哪怕大家投票决定一部影片的档期我都欢迎。当初《龙门飞甲》与《金陵十三衩》的残酷竞争让大家看清楚了档期协调的关键所在――大家都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讨论,不要在下面搞小动作。

张昭 乐视影业总裁

关键在于找准受众

中小影片的档期安排是中国电影未来的核心问题,而焦点在于分众分区。如果说影片上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当初《人在途之泰》的票房爆发主要在于“天时”。“地利”主要看档期空不空,影院座位空不空,是物理空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和”,人和就是上座率。所有的档期协调,都是冲着“人和”去的。

我们在讨论档期问题时,其实是在谈论受众定位。中国电影的受众之争,不是影片之间的竞争,而是电影与其他娱乐方式之间的竞争。要人和,就要明白各自的分众。乐视影业自己发行的《熊出没》和《六福喜事》几乎同时上映,相得益彰,投资回报率都很高。这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受众并不冲突。当然,各大片方提前公布自己的制片计划,有利于院线和影院提前为影片做好上映准备工作。乐视影业在本届推介会上已经公布了全年的所有制片计划,我们期待与院线影院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一起服务好观众。

叶宁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

尽快建立档期协调机制

万达在文化领域先从终端做起,现在介入了上游制作。这样的经历让万达影业深知档期对一部影片的重要性。档期必须尽早规划,而这种规划依靠两点:一是各大片方的信息尽可能透明,二是大家要坦诚沟通。

美国的六大制片公司,互相之间的合作很默契。他们中的每一个制片公司都会提前两年公布自己的制片计划,但同类型的影片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档期。这其实是一种常态的协调机制。中国电影业当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这需要我们几大片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档期协调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制片发行计划安排,更有利于整个电影业的有序发展。在这次推介会上,万达影视尝试自己的制片计划,除了向各院线代表征求意见外,我们也希望借这个平台,向各大制片发行公司公开万达影业的影片信息,并期待与大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赵军 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

拿出“干货”才是硬道理

中国电影业留给外界一个不好的印象,仿佛上中下游总是在掐架。其实不然。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一定要靠上中下游共同努力。档期就是大家共同的发力点,是中国电影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档期催生了电影市场的多元化,从而带动电影制作的多样化。多元化意味着必须要有差异化,只要做到差异化,档期的空间就会很大。档期的关键是制片方要拿出各自的“干货”。《失恋33天》在当年“光棍节”上映时,被前后四部美国大片夹击,但最后依然胜出。而同样是“光棍节”档期,去年十几部同类型影片一拥而上,全军覆没。在今年春节,魔幻巨制《西游记》、合家欢影片《爸爸去哪儿》、爱情片《前任攻略》和警匪片《澳门风云》,四部类型风格迥异的影片均实现共赢。这说明当前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观众足够多,关键是影片制作品质和类型差异化搭配。

这需要各大片方在严把制作质量关的同时,要有足够的勇气开诚布公地把各自的影片拿出来,大家一起根据影片的特点进行档期调整。全国院线推介会这个平台足够大,可以承担这样的功能。

方斌 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

大公司更应有大家风范

我同意赵军总的观点,只要大家开诚布公地提前沟通,档期不是问题。类型搭配得好,一个黄金档期可以容纳多部不同类型的市场强片。现在档期的无序主要是同档期同类型的影片过于集中,比如 “六一”节,上映的全是动画片,好像我们的孩子只在“六一”看动画片,其他时间都不看。这样同类型的影片造成观众严重分流,很容易数败俱伤。

作为市场终端,我们非常渴望看到国内的主要制片发行方提前公布片单和预计上映档期。这是大家风范。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发展快速道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座的几大片方有望成为中国的“六大公司”,大家要一起来引领这样的风范。对市场而言,大片方和大片犹如定海神针,大片不公布档期,中小影片就没有安身之地。开诚布公地沟通需要气魄和足够的自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可以做得到。

上一篇:《天才眼镜狗》怀旧的魅力 下一篇:浏阳河借壳疑云:资本市场“酒醒”后的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