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品德教育与社会德育环境的整合

时间:2022-08-01 09:29:28

论个体品德教育与社会德育环境的整合

【摘要】社会德育环境是个体道德意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个体品德的变化与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德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环境,使它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共同发挥正面作用,对个体品德教育将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个体品德 品德教育 德育环境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7-01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和品质的形成,需要依赖于每个公民对自身道德素质的精心培养。然而,个体品德的形成与整个社会德育环境的优化,不仅需要个体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也需要个体依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内化为一股高尚的道德力量,是在个体内部因素与社会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是个体内部观念的转变同外部德育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共同作用、相互平衡、整合统一的结果。

一、社会德育环境与个体品德的关系

(一)个体品德的觉醒是社会大德育环境改观的前提

个体品德的觉醒是整个社会德育建设体系的基础工程,是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的先行条件。因此,坚持实行主体性原则,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给自己提出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要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道德目标,就能使德育环境更符合个体受教育者的具体现状。

(二)社会环境的优化是个体品德完善的条件

在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其内在道德修养对其行为的导向、校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而言,要通过接受教育来明确各种概念及其作用,才可能在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上,接受来自各方各面的影响。

二、社会德育环境对个体品德教育的影响

社会德育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说几乎就是整个社会环境,但从直接的因果制约关系来看,它特指相关主要的环境因素。

(一)当前社会德育环境对个体品德教育的积极影响

1.全球化与个体品德教育

个体品德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大背景的要求,侧重于全球主流思想观念和意识,从而培养适合当今环境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我们在个体品德教育中要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的思想意识,不断革新自己的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方向。

2.信息化与个体品德教育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主体的意识越来越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让个体思想更为多样化,也让个体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大大超过了以前的范围。

(二)当今社会环境对个体品德教育的不利因素

1.家庭环境参差不齐

在个体品德教育中,家庭德育环境起着根本作用,有一部分家长不顾孩子的发展状况,对孩子进行权钱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家庭教育偏差。

2.校园文化重智轻德

学校德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然而,实际的学校德育并没有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对德育教育进行理解。这些影响了学校德育环境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3.社会影响良莠并存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造成了社会内部结构的诸要素之间,各种道德价值观共同存在于社会中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使得社会德育环境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多样化、不稳定性以及激烈性。

三、整合社会德育环境以促进个体品德教育

生活中德育大环境的改观,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反思与相互调适,只有三者发挥合力,以在优化结构中完善功能。塑造一个和谐的大德育环境,才能发挥社会环境对个体品德教育的功效。

(一)优化家庭生活环境,扎实个体品德教育的根基

1.提高家庭对品德教育的认识

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站,个体将来怎样生活、学习、融入社会、做什么样的人,都是通过家庭这个渠道慢慢获得认识的。

2加强“五爱”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但同时也缺乏识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一些表象诱惑。因此,要加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统一标准的“五爱”教育。

3.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同样重要。家长的以身作则和榜样示范,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而家长的威信是家庭品德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良好的形象给孩子以示范。

(二)健全学校德育体系,拓宽育人的主渠道

1.创新学校德育观念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解决生活难题的意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水平,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结果,也就不要指望能够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人才。

2.明确学校德育目标 更新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必须培养受教育者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按权益,同时使学生形成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要以先进的道德教育人、优秀的道德鼓舞人、高尚的道德引导人,并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内容的创新。

(三)净化社会生活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导向

个体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积极呼吁和配合社会各部门各环节为个体的整体的和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个体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坚持党的正确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的领导方针,落实党的政策,抓住关键点,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2.综合管理,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了要积极引导帮助个体正确认识社会,通过提出分析一些现实问题的利弊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端正态度,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社会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综合治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

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的环境与个体的品德现状整合起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个体品德教育网络,才能为国家输送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上一篇: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研究 下一篇:只有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