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教育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近况及趋向

时间:2022-08-01 07:46:41

农机教育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近况及趋向

一、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主要做法及特点

1.明确目标,追求一流的工作定位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快速发展,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该区将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列入农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农机化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各镇及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制订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措施,将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目标管理奖和年终评优相结合,使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其它农机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为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加大投入,创造一流的办学环境

为把学校建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机人才培训基地,真正发挥农机技术培训主渠道作用,该区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不断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想方设法为机手提供一流的服务。近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农机培训学校的投入,投资53万元改建水泥硬化实习场地1600平方米,改建教室、办公室、微机房、无纸化考场、机库等用房1200平方米;投资25万元增加教学实习用变拖、联合收割机、中拖等配套机具及电子桩考仪、检测线等教学设备;投资5万元添置电脑、投影仪等教学仪器。通过硬件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学功能不断增强,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学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模式,确保一流的培训效果

针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学员职业特点,文化程度、实际操作水平、年龄、理解和反应差异等因素,为扎实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考试合格率,该区推行“教育培训满意工程”,即:公开、公平、公正、合理,让机手放心满意,以机手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评判检验我们服务效果好坏的标准。在培训过程中,强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内容整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实践讲求实效,促进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该区创新培训模式,采取扎实措施强化教学手段改革,不失时机地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延续几十年的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考试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笔纸理考改为无纸化电脑考试,实际操作训练和场地考试由人工吊杆桩考变为电子智能仪桩考,同时课堂教学由以往的传统板书形式改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确保全区农业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提高。

4.提升素质,塑造一流的农机形象

为提高教研队伍的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的师资队伍,该区把增强形象意识作为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的落脚点,以过硬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作为教职工的不懈追求。该区不断创新理念,强化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选派8名教师参加省农机局组织的师资培训班,经过系统培训,培训学校的领导干部和教职人员全部取得了省局核发的理论教员和实习教练资格证,有4人取得考评员资质。该区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交流,聘请区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南通联农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定期为学员授课,引进大中专毕业生5名,充实到职教队伍,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

5.真抓实干,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较强,技术性较高。为确保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区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一训两证”,坚持先培训后鉴定。从课程设置,培训计划到全套档案资料确保齐全,以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为重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先集中在区农机校通过课堂传授,现场操作等方式开展培训,然后再分类指导、送教上门。通过求真务实的工作,我区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走向

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是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根据通州区“十二五”农机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全区农机化发展大局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际,该区将进一步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强化措施,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五大结合,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满足各类新机具推广应用培训的要求,培训质量一次性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

二是培训增量工程。巩固和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培训人数和培训质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年培训各类农机操作技术人员5000人。

三是优质服务工程。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惠及农民机手。

四是环境改造工程。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十二五”期间将投资80万元,计划更新改造办公室160平方米,维修改造食堂200平方米和添置先进的教学设施。

三、总结

实现五个结合:即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与“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与农机修理、农机市场监管工作相结合;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相结合;与交管部门核发驾驶员营运证相结合。

作者:徐松泉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机械技术学校

上一篇:简述发电企业教育培训管制举措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培训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