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01 07:32:56

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摘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整合科技资源的路径之一。搭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成渝经济区作为科技资源密集的区域,有必要通过建设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在总结长三角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近期成渝经济区在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报告也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完全有可能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更具辐射带动功能的增长极,因此,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道路,无论对国家或是对成渝经济区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使用效率的高低。所以,对科技资源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的现实必要性

1.1 整合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是加强川渝合作,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

跨区域创新体系对接结构理论认为:大区域创新体系之间融合,应首先找到对接结合部,必须通过对接达到系统集成、优势整合的效果。这种对接是有序的,是按照一定价值关系融合起来的,对接后产生1+1>2的创新实效。科技资源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众多的科技资源支撑。因此,对于成渝经济区这样的科技资源丰富的大经济带,建设跨区域创新体系应遵循对接结构理论找到对接的接口,以集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创新资源为对接口,明晰各方对接后的价值关系,选择系统集成、优势整合的对接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科技一体化、经济一体化。

此外,整合跨区域的科技资源也是维持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保证。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建立在资源关系的基础上相互依赖不断发展的体系,这些资源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交互、过程、程序和制度化的结果。而对科技资源的整合是对创新网络内部发生的活动,这些活动包含了资源在正式或者非正式关系内部创造、结合、交换、转化、吸收和利用。因此对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区域创新网络,“产、学、研”紧密合作,真正把区域的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

1.2 整合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是改变现阶段科技资源现状的重要措施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见表1)。2006年,四川省共拥有科技活动机构1 294个,其中,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6个:重庆市科技机构数达到715个。四川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3 000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63.9%,拥有两院院士57人;重庆市科技活动人员达到77 616人。科技投入方面,2006年四川省R&D经费投入103.65亿元,占GDP比重1.2%;重庆市R&D经费投入38.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9%。

但是,成渝经济区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行政区划的人为界线,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对科技资源的流动产生了障碍;此外,科技力量的条块分割尤为突出,军用和民用科技力量、中央“国家队”和地方“地方军”科技力量、国有和民营科技力量相互隔离、自成体系、各自为阵,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造成了科技资金分散投入、科技设施重复建设、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科技人才浪费等问题,致使科技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充分整合现有各类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区域科技资源整合路径及经验

要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整合,有多种途径,如利用区域科技计划进行整合,利用科技投入指南进行整合,乃至于建设以企业为网络中心的各种类型的研究开发联盟进行整合,等等。在这里,笔者只详细讨论利用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的途径。

2.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建立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主线,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

2004年科技部会同其他三部委制定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该纲要,同年科技部出台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这对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集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于一体的区域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2 目前,开展较好已经初具雏形的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长三角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过去由于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和归口管理,以及缺乏“共享”意识,导致相当多的科技资源被闲置,无法发挥百分百的功效。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的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了长三角三地合作的首选议题。2003年,江浙沪共同签订了《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3年多来三地致力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与高效配置利用。在2007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上,三方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建协议书》,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1+8”框架,即建设1个“资源共享平台门户”以及“科学仪器共用”等8个子系统,力争在2010年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区域性创新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已经建成开通,通过该平台可以查阅430余家仪器单位共3 620台(套)入网仪器设施。此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享服务平台的另外两个子系统文献服务系统和技术转移系统的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总之,长三角通过跨区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向全社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促进了资源跨区域共享,降低了科技创新成本,推进了区域技术

转移系统的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筑了高效便捷的成果转化孵化支撑条件和环境.提升了区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对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资源整合路径安排与推进措施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对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科技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的路径应该以搭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来对区域内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

3.1 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具体解决方案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长三角在经历了4年的建设后,目前也刚刚初具雏形,而成渝经济区相对于长三角来说,科技实力要远远落后,因此,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更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笔者认为,近期所要集中建设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 以建设“科学仪器共用系统平台”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先期突破口

2004年,四川省通过开通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打造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初步实现了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共享。截至2007年,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现已收录全川800多台仪器的资料信息。同样,重庆市也于2004年开始启动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重庆市逐步完善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等平台建设工作,开通了“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成果显著。目前入网仪器已经达到1221台/套。仪器资源主要分布于12个服务领域,协作入网单位包括教学、科研、事业、企业等62家单位。

因此,川渝两地完全具备建设“科学仪器共用系统平台”的能力,再加上四川省是全国7个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试点省市之一,取得了西南区域共享网总节点地位,初步实现了与国家共享网络的联通与互动,随着全国七大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在2007年11月22日正式开通,会更加促进川渝两地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

成渝经济区是一个典型的跨行政区的区域,因此在科学仪器共用系统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成立一个跨区域的协调机构,来协调分布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内的科技资源(见图1)。同时,还需要颁布一些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法规,来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运行。例如,颁布区域内的《科学仪器共用系统平台建设指南》、《科学仪器共用系统网站管理办法》、《科学仪器共用系统运行规范》以及《科学仪器共用系统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指南,确保整个系统平台的平稳运行。

3.1.2 建设成渝经济区统一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将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科技文献资源通过逻辑的或者物理的方式整合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成渝经济区内科技文献资源众多,因此,对科技文献资源整合的需要非常迫切。以四川为例,四川的科技文献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和省属科研文献情报机构、62所高校图书馆和132所公共图书馆,那么对这些分布于各地、各部门的科技文献如何整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可以用网络、计算机手段检索到的资源,我们采取异构检索的方法,即将用户的检索要求转化为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检索本地和广域网上的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源,并对检索结果加以集成,以统一的格式将检索结果呈现给用户:针对特色期刊、特色书籍等,我们通过建立特殊的服务机制,通过若干资源采集点,将一些非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加工为文摘提供用户检索。用户可通过统一资源门户订购这些资源,由资源采集点负责把被订购的文献加工为电子书并通过E-mail、传真及邮递等办法送达用户手中。

3.1.3 建设成渝区域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同样也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重要内容。成渝经济区一直很重视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区域性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笔者认为要充分整合成渝经济区内的科技信息资源,搭建区域性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十分有必要。具体的方案设计如图3所示。

成员节点是指加入区域性共享平台的所有成员,他们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共享信息资源的技术、环境和工具。成员节点之间、成员节点和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分布交互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成员节点要及时向整合共享平台提供自身资源建设的动态信息,增加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而整合共享平台则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整合各成员节点的数据库及馆藏。另外,整合共享平台也要与非成员节点建立外部联系,从而扩展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同时还要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提供整合过的本地区的科技信息资源,并根据国家统一规划负责研究和规划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和开发本地区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

3.2 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推进措施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一项持续建设、长期积累的工作,因此,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平台的建设工作。

3.2.1 规范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相关制度

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资源共享的政策,建立科技资源的投入、汇交管理、共享服务和调整配置等制度,从两地实际出发,制定《成渝经济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管理办法》,统一制定相关政策,避免相互冲突,通过制度规范,促使科技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全社会范围的共享。

3.2.2 建立科技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动态协调机制

通过实施人才信息共享,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设置跨区域科技人才流动信息库和流动人才专管人员,在科技人才集中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才交流中心,定期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人才的交流。

3.2.3 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共建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投资提供条件,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共建的投入机制。

3.2.4 树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观念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环境。广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鼓励共享活动,推广共享经验,营造一个人人都关心科学技术、都认识到科技资源共享与自身的关系、都想方设法积极寻找科技资源共享的氛围。培养人们的宽容、合作、开放、竞争、进取的思想观念,从而营造适合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环境。

上一篇:湖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下一篇:点-线-面-体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构架